【如是觀史】 施世綸—大清第一清官

余遠炫 |2014.11.17
2462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施世綸是清康熙時代著名的大臣,他因為公正清廉,處處為老百姓著想,被康熙皇帝譽為「江南第一清官」,後世更有《施公奇案》等公案小說,讚美並神話施世綸的辦案能力,施公與唐代的狄公(狄仁傑)、宋代的包公(包拯)、明代的海公(海瑞)相提並論,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施公奇案》的故事多半是虛構的,但施世綸卻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施世綸的父親是將台灣歸入滿清版圖的施琅,康熙封施琅為「靖海侯」,而且世襲罔替。

施世綸其實是施琅的次子,因為長子施世澤過繼給他人,所以施世綸成為名義上的長子,而且受到父祖輩的庇護,沒有經過科舉考試,就以「蔭生」的身分,在二十六歲那一年擔任江蘇泰州知府。

施世綸從小體弱多病,長大以後眼睛有點鬥雞,手有些蜷曲,腳有點跛還兼有些駝背,不但不是個帥哥,還長得很醜。據說他曾拜見上級長官時,長官看他其貌不揚的模樣還笑出聲來。施世綸則是鎮定的說:「有人是人面獸心,非常可惡,但他是獸面人心,沒有危害。」施世綸態度不卑不亢,用他的機智化解了尷尬。

康熙皇帝南下巡視時,發現施世綸施政良好,廉明公正,於是稱他為「江南第一清官」,隨即調任揚州知府。

施世綸上任沒多久就遇到揚州轄下淮安水患,朝廷派兩名欽差督導水利工程,但這兩名欽差的十多名隨從,竟然騷擾百姓,到處恐嚇勒索,施世綸於是彈劾官員放縱隨從,讓他們受到應有的處分。

揚州是個富庶的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繁榮,當然也就是非多、訴訟多。施世綸用心斷案,沒有冤錯假案發生,《施公奇案》的故事也多半以揚州地區為主。

施世綸終康熙一朝,始終獲得重用,升遷不斷。

擔任江寧(南京)知府時,正好遇到父親施琅去世,老百姓不願意他走,捨不得卻又留不住他,於是每人出一文錢,建立一座「一文亭」做紀念;而陜西地區民眾,因他擔任漕運總督時開倉救濟,百姓還為他建立「生」祠感恩。

施世綸不畏強權偏袒百姓,始終與弱勢民眾站在一起,這大概就是他深受民眾喜愛的原因吧!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