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食安事件讓食品廠一再淪陷,統一集團今天表示,統一對食安事件的原則是「對下游依法負責,對上游依法追責」。同時,統一將持續大幅刪切商品,從數千種商品要持續刪切到數百種,以方便管理,降低涉入風險。
統一副總蘇崇銘表示,公司原本正常進貨,並按標準檢驗程序在做都沒查出問題,如果業者有心作為,實在很難發覺。統一將更積極做溯源管理,國外原料供應商也會去查廠,並將統一的品項數量精簡,做更好管理。
統一經理凃忠正補充,經過這幾次食安事件後,統一在食品安全防護、溯源管理上,的確仍有精進空間。未來食安管控,除了透過政府監督,公司原本的管理機制外,也設有內部揭弊獎金,最高500萬元,鼓勵員工一起對公司進行食安體檢。
統一將檢視各商品的績效,績效差的品項都會刪切,近年已從數千種商品,刪切到剩幾百種。統一在溯源管理將減少對外部採購的「層級」,甚至增加統一自行採購的原料品項;另外進口產品盡量向「強國」購買,強國出具的文件相信較具公信力。
事實上,刪切產品的作法,連味全也在做。味全先刪切掉「高風險產品」,已從1千多項刪切至800項,包括速食麵、與肉相關的肉鬆、罐頭等都已去除,短期內還要刪切至60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