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許多大學抱怨長期收支不平衡,希望調漲學雜費因應。根據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的民調顯示,五成九民眾認為,台灣的大學學雜費偏高,但只有二成七支持公立大學調漲,支持私校的僅一成四,不過,即使調高學雜費,也只有一成一認為教學品質會提升。
草根基金會委託醒吾科技大學進行「大學學費與相關大學教育議題調查報告」。醒吾科大民調中心主任鍾志明表示,私大學雜費是公立的一倍以上,再加上就讀私校的學生,多數家境沒有公立優渥,因此,高達八成五民眾反對私校調漲學雜費,而反對公立調漲的也有七成二;同意調漲的民眾中,五成二認為,可接受的漲幅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
至於誰能決定學雜費是否調漲,三成民眾認為,應由各大學決定,二成五認為是教育部。
問及對大學評鑑的滿意度,高達七成五表示,不了解大學評鑑,且四成五認為,評鑑對教學品質與學習效果沒幫助。
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好不好?七成三認為很差。至於如何改善大學的「菜英文」,民眾認為,可行辦法的前三名為:增加英語必修課、設定英文為畢業門檻、增加外籍生來台灣就讀。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張玉山表示,相較先進國家,台灣的大學學雜費算便宜,但民眾總抱著「花一碗陽春麵的錢,可吃到五星級飯店料理」的心態,包括:大學學雜費、水電、公共運輸等都是如此。
他說,民眾希望大學「公共化」,但卻無法接受加稅,讓政府不斷舉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最後還是要由年輕人償還。張玉山建議,政府應告訴並教育民眾利害關係,加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