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蕭習會再度展開,就目前所傳出的訊息看來,令人比較安心的是,兩岸議題的本身似乎又回到原先結構性的常軌中。這是應該值得說恭喜,是一個成功的會面。
就在這次的亞太經合會(APEC)前,兩岸彼此之間出現許多嫌隙,雖不至到撕破臉的地步,但雙方近來一連串的問題升溫,造成雙方感覺受到傷害卻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不算去年的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卡關、兩岸貨貿談判牛步化;今年的這一切大致從所謂的太陽花學運開始到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台灣受辱,發生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涉及洩密事件,而北京反對APEC架構下的馬習會,再到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九二六講話重提一國兩制,然後馬總統三度講話支持香港民運,最後到《北京環球時報》點名批判馬總統為止。
這一連串的事件,大致可以分成兩種層次來看,一個是結構性的議題,一則是氣氛與感受性的議題。
例如,習近平在九二六所提的一國兩制,那就是屬於結構性的議題,而立法院的無能造成服貿受阻,乃至其後橫生枝節的兩岸議題監督條例,無疑也可以算在內。
而其它大致都算是氣氛與態度的問題。
氣氛或是態度乃至所謂的觀感出現問題,相對容易處理;但一旦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那就傷筋動骨。所以原先一個蕭習會最重要的觀察重點,就是,習近平是否再重提一國兩制。
但就蕭習會中,從習近平除對前副總統蕭萬長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兩岸要『堅定信心、增進互信、相互尊重、良性互動』,並繼續保持兩岸關係持久健康發展方向」外,並且他還強調這一年多來,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發展的方向和勢頭。最重要的是,習近平並未再重提一國兩制。
而蕭萬長則是強調,兩岸繼續向前推進的三個堅持不變:共同維護發展格局目標堅持不變、共同鞏固「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基礎的決心堅持不變、共同推進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謀求兩岸人民福祉方向堅持不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雙方目前為止公開的對話中,所提出的共通點,或說是最大公約數,就是重新回到了在九二共識前提下,兩岸和平發展的原先軌道中。至少,這可以把日來對兩岸關係的若干疑慮做階段性的掃除了。
孫揚明(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