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餘銘世界文化遺產繪畫作品展」六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行開幕式,藝術家湯餘銘(右)的女兒、知名演員湯唯(右二)也出席活動,並觀賞父親現場揮毫。
圖/中央社
藝術家湯餘銘畫作〈星雲大師〉,圖為大師七十多歲法相。圖/湯餘銘提供
藝術家湯餘銘發願以畫作修復世界文化遺產,曾多次辦展弘揚大陸山河文化之美,昨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介石廳舉行「湯餘銘世界文化遺產繪畫作品展」開幕式,台灣藝術界專家學者、政界名流,以及湯餘銘女兒、國際巨星湯唯專程從義大利來台出席。
湯餘銘、湯唯這對父女在藝術界的成就備受肯定,湯餘銘揮毫〈佛緣墨香〉、〈天順人和〉兩幅大作,父女一起為墨寶落款,各界紛紛祝賀,其中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代表致贈星雲大師最新著作《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
自創畫風 跳脫傳統
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與世界文化遺產藝術研究會主辦「湯餘銘世界文化遺產繪畫作品展」,八十餘幅畫作,內容有大陸佛教聖地四大名山、北魏時期雲岡石窟、隋唐時期龍門石窟等,高僧大德部分有禪宗達摩祖師、弘一大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七十多歲時的法相等。
湯餘銘表示,九○年代,瀰漫藝術創新氛圍,他希望自創獨特畫風,跳脫繪畫宣傳畫、年畫工作型態,嘗試從生活尋找題材,驚覺大陸改革開放後,大陸世界文化遺產舉世聞名,早年不受大眾愛護,任由風吹雨打,如今吸引國外人士前往研究參訪,讓他決心致力投入繪畫世界文化遺產,發願在全球展覽,弘揚大陸山河文化之美。
虔心構圖 立體真實
「一步一腳印感受千年佛教古文物建築,堅持每幅畫作現場構圖完成,惟有如此感覺才踏實,畫作才有藝術、真實與立體感。」湯餘銘認為,或許相機與錄影機能夠清晰記錄世界文化遺產,卻無法作到「修復」功能,他發願以畫作修復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九四年選擇山西省五台山為創作起點,耗時三年完成第一幅畫作,至今二十多年累計約逾千幅,以小幅畫作居多,其中大幅作品近六十幅。
湯餘銘說,山西省五台山堪稱世界文化遺產之首,鄰近有大同雲岡石窟、懸空寺等,為追求真實感,創作期間長住五台山,由於對佛菩薩的手勢或手持法器一知半解,除了蒐集研究佛教經典與佛像雕刻相關文獻,參照文物年代造像雕刻技法與體態,也請教五台山的僧眾,力求畫作精準度,可謂萬事起頭難。
走訪中國大陸、印度,從漢傳佛教到藏傳佛教,一路朝拜千萬佛像,湯餘銘以謙卑虔誠的心看世界文化遺產,想到石窟靠著人工長期打造完成,不禁敬佩世代默默無名的藝術家,他們用心打造佛像,如同諸佛化身。
湯餘銘憶及,曾在大同雲岡石窟附近租屋作畫,忍受冬天零下二十多度氣候,手凍僵、暖氣效果不佳,生活條件很克難,某日他突然身體感到不適,仍堅持忍痛完成。二十多年來,時常在外自理三餐,事前準備繁瑣雜事,在完全不靠外資資助情況,以畫作自我砥礪,當各界給予好評:「湯老師的畫作風格從沒見過」,為他帶來強大鼓舞,後來他多次義賣畫作護持佛寺、響應公益活動。
星雲說偈 感動心靈
關於湯餘銘的佛緣,他從小受父母學佛影響,後來大陸五台山佛教協會長喜鉅法師引領皈依佛門,此外他對星雲大師萬般景仰,不僅繪畫一幅大師七十多歲的法相,還提及大師曾贈送一本有署名的書給他。
湯餘銘說,他曾拜讀《星雲說偈》、《包容的智慧—星雲大師和劉長樂對話錄》等大師著作和小冊子,繪畫過程不斷揣摩大師慈悲為懷的「人間佛教」性格,而且大師開示的話句句感動心靈,之後有機會辦展都會展出〈星雲大師〉法相,讓大眾欣賞之餘也能感到歡喜。
竭盡所能將世界文化遺產納入畫中,是湯餘銘的心願。他強調,他的畫作講求三維空間構圖技巧,以西洋油畫與東方山水墨畫技巧,表現質感、空間感與亮感,呈現藝術性、時代性、真實性,讓外行人與內行人看了感覺有藝術性、有真實性,能夠意會畫中之意,無須他人解說。
湯餘銘說,他作畫不求出名,只想舉辦展覽,世界文化遺產發展需要弘傳,希望更多愛好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家、學者、企業家共同響應,共同用畫「修復」世界遺產原貌,讓全世界看到大陸世界文化遺產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