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想飛》紀錄片捕捉到黑鳶於樹上棲息的畫面。
圖╱台灣猛禽研究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老鷹翱翔天際的英姿,是許多愛鳥人士迷戀的畫面。但據調查,全台老鷹統計數量已經不到三百隻。「老鷹先生」沈振中耗時二十三年追尋老鷹,足跡踏遍台灣、日本、香港、印度、尼泊爾,三度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梁皆得長期跟拍,《老鷹想飛》生態紀錄片院線版將於明年四月於全台戲院上映。
位居食物鏈高級消費者的黑鳶,俗稱老鷹,如今多分布台灣基隆港、曾文水庫、屏東三地門等處。近年由於人類破壞棲地,岌岌可危。
導演梁皆得觀察,老鷹多生活於山坡地等低海拔地區,與人類居住地區多所重疊也因此繁殖、覓食處容易受人類活動干擾。
紀錄片主角沈振中原本是基隆德育護專的生物老師,某次觀察學校附近二十幾隻黑鳶蹤跡,發現三處鳥巢竟然因為當地開挖一條路就全數滅絕,大感震驚的他,決定辭掉教職走上研究黑鳶之路。
梁皆得描述,生活儉樸的沈振中,「家徒四壁,連電燈、電鍋、冰箱都沒有」,二十多年來僅靠基隆鳥友捐款一百八十餘萬資助,前往多國研究紀錄黑鳶生態。這些畫面都紀錄在《老鷹想飛》片中。
梁皆得回憶,在尼泊爾某處醫院的行道樹上,停滿三、四百隻過夜休息的黑鳶,「光一棵樹的老鷹數量就比台灣多」,讓他大歎不可思議。
他曾親眼目睹屏東一處紅豆田因為施灑農藥,兩天內三千多隻鳥類死亡,「屍體堆積如山。」梁皆得說,「今日鳥類,明日人類」,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讓人類更加反省面對棲地不斷開發,包括石虎、台灣黑熊、金門水獺近期都面臨生存危機,值得人們重新思考如何與動物共處。
《老鷹想飛》紀錄片十二日晚上七時於北市府親子廣場,播放三十分鐘版本,開放三百位民眾進場觀賞。詳情請洽台灣猛禽研究會(○二)二五六三○三六七,網址:www.rapto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