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傳戒 逾2千居士發心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陳德啟大樹報導 |2014.11.03 語音朗讀 31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正授典禮在成佛大道上舉行。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星雲大師與戒子接心,勉眾涵養「饒益有情」的菩薩性格。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心定和尚(左)為眾人講解六重四十八輕菩薩戒,圖為班首代表請戒。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陳德啟大樹報導】二○一四年佛光山寺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會,上月三十一日至二日在總本山舉行,昨日圓滿。逾二千居士經過二天薰習,二日清晨禮請得戒和尚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羯摩和尚《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教授和尚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主持正授大典。 來自美、加、巴拉圭、西班牙、英國、印度、印尼、寮國、泰國、菲律賓、日本、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台灣等十六個國家、地區的佛弟子,不遠千里到佛光山寺受持五戒和菩薩戒戒法。受戒青年明顯成長,近二百人,讓佛教的信仰更加年輕,傳承綿延不斷。 發菩提心 行正覺道 星雲大師在如來殿與受戒者接心,殷殷叮嚀佛弟子,受戒後首重改變行為,從回頭轉身、改心換性著手,涵養「饒益眾生」的菩薩性格,「重新做人」,在現世建立「菩薩國」。 星雲大師告訴大家,受戒有益無害,因有慚愧心,可以減少罪過。他強調,不受戒不代表能犯戒而逃脫因果;並以光明、城牆、老師比喻「戒」,說明受戒可讓人不怕黑暗、獲得保護、建立行為準則。 「菩薩戒雖有六重四十八輕戒,核心只有一戒,即『菩提心戒』。」大師勉勵大眾,受戒後要發菩提心,在八識田中開發向上心,走上光明正大、正覺的道路,樹立正直的招牌。 廣結善緣 修戒定慧 心定和尚講說「菩薩戒」,勉勵受持菩薩戒者學習佛陀大悲心、菩提心、平等心,廣結善緣,行一切善。希望大家珍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的因緣,持戒、修定、修慧,以展現空性的無漏智慧。在生活中持戒,可避免得罪、侵犯和傷害別人;修定可心平氣和,做好情緒管理;修慧則懂得尊重與包容,明白一切都是共存、共榮、共有和共享。並強調行三好能做到「難行能行、難捨能捨、能忍能忍」。 持清淨戒 生命加分 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講解「認識戒常住」,他表示,受持菩薩戒要行菩薩道,並了解戒常住,跟隨得戒和尚護持佛法。慧傳法師說明佛光山的發展、四大宗旨及如何弘揚人間佛教,透過生動的故事與個案,引領與會者認識佛光山,發心共創人間佛教淨土。 「持戒的功德,是因悲心與陶養而來。」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講解「五戒」與生活運用時表示,受持五戒如同貧窮的人得到寶藏,如學者找到名師。皈依是學佛的入門,「戒是一切善根本」,五戒就是不侵犯眾生,受持五戒可培養無限慈悲心;也是大布施,帶給眾生無怖畏心。他強調,人人受持五戒,世界就是人間淨土。 「守戒不困難,考一百分才困難;破戒不容易,拿到六十分其實很容易。」佛光山都監院院長助理慧僧法師在東禪樓,用生動的考試譬喻勉勵青年,面對持戒不需畏懼,不妨用「加分」取代「扣分」。受戒前是零分,持戒後往上加,每圓滿持一條戒律,就往上加分,可增長持戒信心。並期勉青年勤於持戒,透過打坐、誦經、禮佛等修持,讓心活在當下。 前一篇文章 慈善院系列報導 活出暮年美 人生七十才開始 下一篇文章 期待10年 雙和民眾如願三皈五戒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