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重的伊波拉疫情,讓中國企業陸續撤出西非,也讓當地經濟陷入窘境。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非洲的內戰和不斷上演的軍事政變,並未阻止中國發展成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卻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目前已迫使中國企業相繼撤出西非,中斷許多重大的計畫,當然也讓當地經濟陷入更窘 困的境地。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與伊波拉疫情最嚴重的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幾內亞等三個國家,二○一三年的雙邊貿易額達五十一億美元,大約是美國與該地區貿易額的十倍。
中國的河南國際合作集團今年八月以不可抗拒因素為由,從賴比瑞亞撤出大部分工作人員,世界銀行出資修建賴比瑞亞通往幾內亞邊境道路的八千萬美元工程則隨之停擺,這項工程是賴比瑞亞內戰二○○二年結束以來的最大規模基礎建設。
中國尚未正式宣布撤離西非,但官方數據顯示,住在疫區的中國人已急速減少。今年八月,中國商務部估計有兩萬名中國人在伊波拉疫區國家從事築路、開礦和農業等工作,但中國外交部最近說,目前住在該地區的中國人只有約一萬人。其中以獅子山的撤離情況最為明顯;中企在當地的計畫停擺,中國籍高級主管和核心員工已全數回國。
相較於中企的「自保」行動,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美國國會議員呼籲政府對西非疫區國家實施旅遊禁令,不過,總統歐巴馬非但沒有同意,他的重要閣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莎曼莎‧鮑爾還在二十五日啟程前往幾內亞,並將訪問賴比瑞亞與獅子山以了解疫區實況,協助推動國際合作抗疫。她的行程將持續到三十日。
另外,澳洲則傳出境外感染的疫情,昆士蘭健康官員楊恩二十六日表示,一名來自幾內亞的十八歲少女與八名家屬抵達澳洲十一天後,出現發燒症狀。這名少女已送醫隔離,檢疫報告最快二十七日出爐;她的家人則在布里斯本居家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