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滿滿 食物給人吃
「我們賣人吃的食物」,食安問題連環爆,街頭隨處可見業者自清的告示。屏東市一家麵館自製肉燥多年,雖未被波及,但老闆氣不過大廠不重視商譽,索性在店前掛出告示牌自清,也反諷社會亂象。圖/翁禎霞
【本報台北訊】食用油風暴再起,行政院不敢輕忽,據了解,行政院長江宜樺已指示相關部會全面清查檢討各項食品原料的產銷及進口機制,避免油品風暴在其他食品原料中重演。政院決策官員表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都列入此波稽查檢討範圍。
食油風暴一再發生,政院除了緊急下架相關產品,決定擴大稽查、檢討範圍。政務委員蔣丙煌說,目前食品添加物的部分較無問題,但各種食品原料如米、麥等若有問題,影響層面太大,因此江揆指示相關部會如農委會,徹底詳查既有產銷機制,避免食油風暴在其他食品原料中重現。
至於油品管理部分,除了已送立法院的《食安法》修正案,蔣丙煌說,分流機制及三級品管仍是重點,務求逐步到位落實。他說,豬油占食用油市場比率相對較低,除了全面下架不法產品,政院也已思考各種食品原料所可能潛藏的問題,避免食油風暴再次重現其他食品。
另外,針對食油風暴一家接著一家爆,國內前二大豬油廠先後停工,豬油愈來愈貴,居高不下的豬價更難回落,恐再推升外食價格,江揆日前宣布最短時間內機動調降進口豬油關稅,由目前的百分之二十減半徵收,實施期間至少半年。
對此,財政部說,調降稅率以最急件處理,最遲明天就可生效。農委會則說,目前鎖定由歐洲、加拿大等地進口豬脂肪等豬油原料,好應付國內的「豬油荒」。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之前豬油零售市場行情一斤約二十五元左右,但九月開始事件爆發,最近消費者到豬肉攤買豬油,一斤已要四十五至五十五元。
蔣丙煌說,本周內將召開財政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研商,且除了緊急調降關稅,蔣丙煌指出,也將朝「關稅合理化」方向研議,避免廠商利用差別關稅進行套利。政院官員解釋,因為關稅不同,企業將本逐利,明明是食用油,卻為規避高額關稅,改以其他名義進口,造成管理和稽查上漏洞,因此必須全面檢討現行關稅狀況,才能杜絕此一問題。
上周六才開過第八次的食安專案會議,由江揆主持;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說,目前暫未排定下次會議時間,但「隨時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