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一名天生無子宮的瑞典婦女,接受一位六十一歲友人捐贈子宮移植後順利產子;國內醫師表示,子宮雖會老化,但仍可用,不過器官移植主要目的是維生,實在沒必要冒著感染、吃抗排斥藥等問題移植子宮。
國內一年因疾病切除子宮人數約八千到一萬例,先天無子宮者,每四千到五千名女嬰大約有一例,若以國內每年新生兒二十萬人推算,國內一年約增四十多人。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器官移植目的主要為了維持生命,沒有子宮不會影響生命,沒必要冒險移植子宮,要解決無子宮婦女生兒育女問題,可討論代理孕母等問題。
秉坤婦幼醫院副院長徐金源表示,國外早有用老鼠、羊、豬等進行子宮移植動物試驗,技術上沒有太大問題;國內也曾有子宮肌瘤等手術時,切斷局部子宮頸與子宮案例,但手術接回後狀況良好,移植子宮手術困難度不高,只是移植子宮牽涉倫理問題,國內要進行人體試驗恐不容易。
至於取年紀較大女性的子宮移植再受孕,會不會有其他疑慮;徐金源說,會取年紀大者子宮,可能是捐贈者的子宮已無用途且願意捐贈,子宮雖然會老化,但只要沒有肌瘤等疾病,移植給較年輕婦女後,只要賀爾蒙正常,子宮仍可正常運作,也不至有胎兒畸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