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楊玉欣
立法委員
執筆人:楊玉欣
立法委員
九月初引爆的餿水油事件持續延燒,不但造成國內人心惶惶、聞油色變,也重創台灣美食王國的盛名。政府雖然在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全面進行稽查及下架作業,同時進行制度面的改善,降低傷害並防堵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回顧近年不斷發生的食安事件,政府祭出的管制手段成效有限,如果不能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類似的事件恐怕無法禁絕。
從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塑化劑、毒澱粉、假油案到最近的餿水油事件,可以發現兩個共同點。第一、廠商目的都是為了牟取暴利;第二、廠商都是透過專業的科學方法迴避政府檢測或矇騙消費者。換句話說,這些食品安全問題背後,其實潛藏更深層的問題,也就是我國的「人才教育」非常成功,但是「人的培育」卻徹底失敗。以這次餿水油事件為例,不肖廠商竟然可以將餿水油、皮革油、回收油及飼料油等劣質油品,透過化學方法加工提煉成為香豬油;更早之前的毒奶粉事件,廠商為了通過蛋白質含量的檢測,以工業用的「三聚氰胺」摻入奶粉中,一樣可以通過測試。
從「人才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些廠商都具有非常專業的化工技術,所以,他們接受的人才教育是相當成功的。然而,從「人的培育」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眼裡除了商業利益外,沒有其他更重要的價值,例如誠信、責任、他人健康與社會安定等,因此,食安事件似乎又代表著我國教育在「人的培育」上的失敗。這些人缺乏人之所以為人應有的品格與素質,究其根源,他們沒有更高的人生價值觀或內在的生命修養來超越克服人性的貪婪。這個根本的問題不解決,那麼,不管政府祭出再重的罰責,食安問題還是會不斷發生。
媒體與政府討論食安問題時,重點永遠都放在源頭管制、業者自我管理、檢討認證機制、政府稽查檢驗及加重罰責等等,卻沒有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問題背後的問題就是教育問題,而教育問題正是在各種檢討聲浪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人們忽略它是因為它無法立竿見影,也是因為它雖然重要但不迫切。問題是,如果我們一直漠視重要而且不能求速效的教育問題,不努力去改變「人才教育」至上的傳統思維,忽略「人的培育」的重要性,那麼,食安問題以及各種負面的社會現象只會層出不窮的不斷發生,而整個社會也只能不斷地在冰山表層之上「你追我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限循環。
呼籲社會大眾與相關部會,在防弊之餘也要思考如何教育下一代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人的培育」為基礎精進「人才教育」,才能建立永續長久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