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良吉
最近再讀陶淵明〈桃花源記〉。
文章說因為「武陵人忘路之遠近」,所以才能「忽逢桃花源」,卻在歸途中「處處誌之」反而「迷不復得路」,再也回不去了。
忽然驚覺,這不就好像我們的人生?總在偶然間不期驚遇,卻又在刻意強求下悵然迷失。
我們總是對人生充滿太多的憧憬,並在追求的過程中,與許多意料之外的美好人事相遇,但又在匆匆的邁向下一階段的旅程中,讓珍惜成為了可惜,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感動。
人是一種奇妙的生物,總是渴望獨立,卻又在依賴他人中證明自己,尋求歸屬。陶淵明的「桃花源」其實正像你我的心靈世界,看似自我回歸到「與外人間隔的絕境」,卻又存有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避秦火而無論魏、晉」的本然人情之美。
可惜的是,隨著時間、隨著情感波折跌宕,又有多少人能守著心中那塊淨土?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不正是在講這「無情歲月中的有情心。」
陶淵明說唯有「忘路」才能「忽逢」,隨著緣分,人生際遇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