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玉華
星期天起得晚,吃過早餐後,全家人一起上菜市場。接近中午,日頭炎炎,市場裡採買的人明顯減少,許多菜攤已經收拾乾淨。我們逐攤去掃菜尾,菜販看見一家四口圍近都會問:「一起的嗎?」「對呀~是不是陣仗太大?」先生很喜歡和生意人說笑。
「對呀~很少看見全家人一起上菜市,這樣真好,感情好喔!」雞販按照我的需求將一大包三節翅分解之後,交給我時,順便遞上一張名片:「你們是住在XX社區的吧?下回可以打電話叫貨,需要什麼儘管吩咐,收市後下午兩點左右,我會送貨去你們那個社區。」
「咦……?你怎麼知道我們住在那裡?」「一看就知道啦~氣質好、有禮貌,不會錯的啦!」離開攤子後,女兒喜滋滋地說:「這位老闆真會講話,下回就可以打電話請他送貨耶!」其實住家社區離市場不遠,隨便猜也知道。
接著我們走到一個菜攤前,攤架上稀稀落落散置幾堆凋萎的葉菜,其中有一堆白色玉米,我問:「是糯米番麥嗎?」
「水果番麥啦~真甜,吃了就知。」「不是啦~不是水果的啦,是糯米番麥啦,真Q!」老闆夫婦不同調,不知要聽誰的,我強調今天不買水果玉米,因為它只有甜味而不耐嚼,家人不喜歡它的口感。
「水果番麥甜擱好呷,沒聽過有人不愛吃的。」老闆不以為然。
「不是啦~很Q很香的糯米番麥,食了會呷舌的啦。」老闆娘聽出我語氣中的堅持,趕緊澄清她說的才正確。
七嘴八舌中,我不知該聽誰的?正猶豫著,老闆火氣上來了:「不買就算了,不識貨!我冰箱裡還有一大包別人預訂的,你不買自然有人買!」
老闆娘趕緊拉住正要轉身的我說:「真正不是水果番麥啦~伊不知啦,真厚話!失禮啦,我的客人都讓他得失了。人客呀,妳嘜生氣,剩這幾支,算妳卡俗,拜託交關一下好否?」
進退兩難之際,我還是買下了攤子上這最後一堆玉米。
回家的路上,女兒問我:「我知道妳買得不爽快,為什麼要勉強呢?」
「一方面是不想讓菜販夫婦在我們離開後吵架,另一方面是想讓你們看看做生意的眉角在哪兒?」
「原來服務的道理不必遠求,尋常生活中俯拾皆是;不同的服務態度給人的感受真的差很多!」女兒正在為職場上如何推展「感動服務」傷神,沒想到一趟菜市場之旅讓她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