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一位員警在繁華的台北信義商圈夜店外,遭五十名幫派分子圍毆致死。據報載涉嫌教唆的一對情侶透過Line迅速的聚眾尋釁,致釀大禍,這對情侶的年紀分別是二十八歲、二十二歲,家境富裕,年紀雖輕但生活奢豪。
而同時,我又看到了一則讓我很感動的新聞。
新北市深坑茶山古道上,湧進六十多名熱血青年,雖互不相識,但都自願化身為「螞蟻雄兵」,背負三點五公噸施工材料上山,每趟得爬四十分鐘,這群年輕人透過網路,呼朋引伴,同心協力只希望讓住在偏村草厝的兩名老爺爺,舒適過冬。這個偏村草厝是北台灣罕見的百年傳統草厝。
有沒有發現,這兩則新聞是那麼的相似又相異?
相似的是,新聞主角都是年輕人。相異的是,這兩組年輕人所關注的世界卻那麼不同。雖然殺警案的案情還有待釐清,但以目前的訊息看來,涉案的這對年輕情侶似乎把大多數的時間精力都投進了紙醉金迷的生活;而上山助老爺爺修草厝的年輕人,他們則將熱血奉獻於助人,用汗水實踐對土地的關懷。
相似的是,兩則新聞的主角都是透過網路科技呼朋引伴,但前者釀成了警員被毆致死、自己可能身陷囹圄的悲劇;後者,他們集合的是愛的眾志,把暖流帶給偏村的老人家,助他過冬。這裡我們也看到快速進步的資訊科技是中性的,既可以加快為惡的速率,也可以加大為善的效果。
這兩個對照的新聞,也有一些值得現代人們反思之處。就好像不久前台北市長選戰中,其中一個陣營的候選人推出了「有錢要做什麼」的競選廣告,引起社會極大的議論。我們姑且先不從正或反的角度去評價這個廣告是否簡化與標籤化了年輕人的夢想。但這個廣告點出的問題,也正是一個反思的起點。
我認為,有錢固然好,但無目的富有,有時反而是一種災難,對自己、對他人都是。人的一生,固然有享樂的成分,但那樣的成分是不可能支撐一個人數十載的生命的。真正的、最大的喜悅不是來自於利己,而是來自於助人。
以所謂的富一代和富二代為例,結果來看,都擁有了財富,實際上,這兩代人面對的挑戰完全不同。富一代必須經歷白手起家的辛苦,但也擁有白手起家的幸福,是一種隨時存在目標感、努力前進的幸福。富二代沒有白手起家的辛苦,取而代之的是,要如何找到奮鬥的目標,那是另一種挑戰。一旦找不到這個目標,就會被心靈黑洞所吞噬。
而要不被這個心靈黑洞吞滅,就必須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的快樂之上。讓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連結在一起。一個只專注於個人享樂的人,最終一定得要面對,不知生活意義何在的心靈黑洞;相反的,力行助人的人,利他的責任感將成為人生的定風石,讓人的心靈更堅強、更無所畏懼。
最後,我想以同樣是這幾天看到新聞作結: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耗資上億,捐贈台中女中、師大附中、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等三所高中翻轉教育整體實驗平台,要為這三所知名高中打造智慧校園與智慧教室。
郭台銘的財富也許很多人羨慕,但真正該羨慕的應是,他沒有讓他的財富只留在他的身上,而願意時時運用他的財富,去創造別人的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