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聖亭(左)、老樹、伯公廟群聚,成了興南村的「三寶」。圖/陳沛佑
【本報屏東訊】在屏東內埔鄉興南村的巷道中,一座三百年歷史墓穴式的伯公廟,後頭有一棵兩百多歲老樹幫忙擋著陽光,一旁還有客家專屬的敬聖亭,文史工作者利志南表示,這樣的「三寶組合」在屏東已經非常少見,是珍貴的活古蹟。
利志南指出,這一處的伯公是興南村的「開庄伯公」,和一般有小廟屋頂的伯公不同,是呈現墓穴式,上面鋪了近百顆「壓艙石」,是當年客家先祖渡海來台時,為保船艙穩定的石頭。
伯公後方則有一顆「大葉楠」,是村中的老樹,利志南說,這裡是村里孩子玩樂、老人聊天的地點,大葉楠的枝葉很神奇的往伯公廟的方向延伸,剛好蓋在碑上面,「像是在幫伯公遮陽一樣」。
一旁的「敬聖亭」是客家人用來燒字紙的地方,利志南說,這是伯公指定要做的,至今也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也造就了大樹、伯公、敬字亭共存的鄉村景,遊客來到內埔深度旅遊時,也會帶他們來看。
利志南說,這塊地對於村人很重要,在美濃地區這種「三寶群聚」的地方不少,但屏東應該只有興南村獨有,每個初一、十五清晨,就會看見村中的老人家們前來祭拜,是興南村重要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