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種芭樂和蓮霧的果園,一夕之間被偷摘光,農民損失慘重;餐飲店內供奉的神像不翼而飛,商家生意一落千丈。
「倉廩足而知禮義」,如今的樑上君子比雞鳴狗盜還下流,偷的東西從電器、精品到水溝蓋、水電表、防滑條、電纜線、馬達,學校紗窗、鞦韆和招牌,甚至公墓鐵門,連骨灰甕也不放過。
古人說:「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當三餐難度,若偷竊者只求填飽肚皮,尚情有可原,但「盜亦有道」,對貧困者和公共設施絕不動手,對老弱婦孺不做傷天害理的舉動,現在偷不成變搶,搶不到就殺,一點品都沒有。
生活環境的好壞,老百姓感受最深,政府一再標榜經濟成長,為何小偷不斷增加?政爭不斷、上梁不正,社會道德淪喪,不論小偷是為什麼而竊,囂張的行徑已造成人心惶惶。
希望政府在拚政治時,別忘了經濟和治安,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才是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