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的一日行 文/覺元 圖/人間社 |2014.09.14 語音朗讀 236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教徒的一日行 (圖/人間社提供)覺元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佛教徒的一日行 (圖/人間社提供) 大師曾說:「我們生活在人間,人間有男女老少,人間有五欲六塵,人間有生老病死,人間有悲歡離合。在缺憾的世間裡,我們如何獲得歡喜自在?如何發揮生命的價值?如何擁有安樂的生活?這是我們要探討的課題。」 因此,人間佛教特別重視生活中的修行,能夠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佛法,就是修行。 佛教徒如何實踐一日修行?內涵有待人處事、工作服務、誦經拜佛、讀書進修、談話會面、參與集會、愛語讚歎、改過遷善、休閒旅行,乃至舉心動念,如法實踐信仰,淨化身心。因此,正信佛弟子應效法佛菩薩,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積集福德,達到自在圓滿的人生。 有關佛教徒的居家修行,在一天當中可分為: 宗教體驗 佛教重視實修實證,佛教徒可依個人的時間安排定課,持之以恆。每日晨起獻花供水、上香禮佛、誦經或靜坐或讀誦〈佛光祈願文〉,讓自己的心安住。 每周參加一次或兩次的道場共修、佛學課程,藉由法師如法的引領,依此禪悅法喜洗滌自己的煩惱。進而改變觀念、生活,乃至待人接物,皆能以效法佛菩薩的慈悲智慧,啟發內心聖財。 在義工服務中學習律己、行慈,藉著聽聞正法,培養感恩的宗教情操,因廣結善緣而刻畫出生命的圓滿。 工作修行 工作是生活重心之一。首先應懂得分配時間,規畫工作。在家佛子在對應多元現實的修行課門,雖說工作是謀生,其內涵精神實為利生,透過服務奉獻,不斷的內外修整臻善,即是利生度己的體現。 戒定慧三學增上,互為一體,是佛子們的修行心要,於工作中三好運動更是戒定慧的實踐。 人事物在時空人我間演繹出經營的歷程,其修練的關鍵在於「人」。就工作修行上,可提出三點分享:(一)珍惜定課法門的自修,靜悅持定。(二)入眾對境,把握做中的檢視,密行觀照。(三)日行自我省覺,感恩回向。 居家生活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建立替人著想的美德,是居家修行的首要之務。例如:生活起居正常、進門要彈指、關門要小聲、走路要輕步。至於日常資用,如水電、衣食等,要有節約能源、惜福愛物的觀念,不可任意浪費。三餐要正常,居家須注意火燭與門戶安全,以免釀成意外災害。對長輩要晨昏定省,關心照顧;對子女教育要寬嚴合度,以鼓勵代替責備。學習大師「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身教,有時放下身段,向兒女道歉,也能避免可能造成的遺憾。夫妻之間相互尊重,親愛互信。 讀書休閒 生命是一連串的連結,在珍貴的人生歷練中,學習時時觀照生命轉折間,所蘊涵的奧祕與玄機,這是一場生命的課題,值得好好領悟。 佛教徒可以閱讀佛書,或選擇知識性、勵志性的書籍,如訂閱佛教雜誌,每日亦可讀經、抄經,或閱讀報紙、收看新聞等,平時尤應多充實各種社會資訊,多關心時事動態,以為度眾的方便。 「恆河沙中一芥子,人間築夢兩百年」一期一期生命的遷徙,在輪迴裡讓我們忘了彼此。從閱讀中,感嘆朝代興衰、帝王更替的歷史長河,感動高僧壯闊的生命、堅毅的步履,護法護教的行誼,更感佩大師弘法的熱忱及奉獻佛教的心。 總之,佛教徒的修行,是和生活打成一片,而不是離開生活之外別有修行。成佛雖然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只要不斷的自我反省,自我精進,自我昇華,自然能聚沙成塔,成就佛果。 前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思念佛陀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2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5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6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7【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08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9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10賴索托佛光人 捐贈物資送暖2025.07.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菩薩心【人間行者心】受持戒法 身心最好的金鐘罩人間佛陀 眾生的明燈【紅塵禪煙】彼岸【人間行者心】佛青開啟蔬食新視野願心無盡 外公的修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