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颱風加上西南氣流導致的強降雨,嚴重威脅台灣社會經濟安全,國家實驗研究院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建置山區降雨雷達觀測基地,未來可將資訊即時傳至氣象局,避免再度出現類似小林村的慘劇。
台灣地形多山且坡陡流急,當發生颱風等豪大雨時,易引發洪水、山崩及土石流等災情,如二○○九年的莫拉克風災,颱風與西南氣流共伴,造成小林村慘劇。
颱洪中心於二○一一年創立時規畫「西南氣流大氣水文整合觀測網」,去年底在高雄市杉林區建置完成「雙偏極化降雨研究雷達觀測基地」,雷達觀測半徑超過一百五十公里,可涵蓋台南、高雄、屏東等地,並從今年六月開始進行日常觀測。
「台灣山區的雨量變化差異極大,往往一小時的降雨量超過100mm,相當於全世界全年平均九分之一的雨量。」颱洪中心觀測分析組長鳳雷指出,在山區設置雷達觀測站得面臨抗強風及維護不易等困難,因此氣象局的作業氣象雷達都建置海邊,但雷達電磁波能量受到山脈遮蔽,容易低估降雨量,因此颱洪中心將研究雷達設在山區降雨區,並採用新一代的雙偏極化雷達,比傳統雷達提高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準確度。
鳳雷進一步說,颱洪中心規畫明、後年陸續建置剖風儀及無人飛機,加上現有的雙偏極化降雨雷達、試驗流域計畫、海研五號海上探空等,形成西南氣流大氣水文整合觀測網,以提升山區降雨觀測,了解西南氣流引發豪雨的機制,並建立零至三小時劇烈降雨預報能力,希望爭取更長的預警時間,避免小林村事件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