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現代詮釋 財富 |2014.09.05 語音朗讀 46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游智光(Jack Yu)繪 圖/游智光(Jack Yu)繪 圖/游智光(Jack Yu)繪 每逢春節過年,大家見面都會互道「恭喜發財」。財富是人人所希求,它是一般人所共同的願望。佛教也非常重視財富,主張發展淨財、善財,重視均富、共有、施他、利濟。當初佛陀制定托鉢制度,提出對財富更深層一步的新觀念,主張「裕財於信眾」。 出家人在托鉢時,心懷平等觀,為信眾說法;信徒布施飲食,也獲得出家人的教化、祝福,如此,施與受謂之「財法二施,等無差別」。「鉢」就是一塊「田地」,我們投到鉢裡的雖然只是微少的一點善款,就像種下的種子,在未來的時間,一粒種子,卻能一收百、千收萬,成長無限的果實。 人的財富可分為︰一時的財富與永久的財富,共有的財富與私有的財富,物質的財富與精神的財富,心外的財富與心內的財富,日減的財富與日增的財富,有形的財富與無形的財富,天然的財富與創造的財富。佛教認為財富從前世到今生、來世,是一體連貫的,財富不能只看一時,要看各種因緣關係,所以人在開發自己的財富之餘,更要創造全民的財富。 一般人的歡喜大都建立在發財上,但財富的意義要擴大,因為財富不僅限於美金、鈔票而已,能與人結緣、行慈悲、發心、服務、給人一個親切的微笑、點頭,說好話讚美人、對他人行善能生起隨喜的善心,所謂的「隱惡揚善」,口業的清淨,也能為我們積下人緣、福德的財富。 此外,願意喜捨自己的物品、金錢,接濟有需要的人,這是積集慈悲的內心財富。再者,健康的身體、事業順利、出入平安、交到真心朋友、心中有信仰,這都是我們的財富。又如:你建了大樓,我就可以在屋簷下躲雨;你建了公園,我可以在裡面散步;你買了電視,我可以站在旁邊看……這些不是我的,但我可以享用。所以,財富要從很多方面去發掘,而不要只限於「金錢」。 由此而知,世間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窮人,每一個人都可以自我生產出無量的財富,如︰腦生智慧的財富、心生歡喜的財富、雙手生勤勞的財富。一個擁有萬貫家產的人,若不歡喜,一樣很貧窮,擁有智慧、常懷歡喜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有限的財富總有用完的時候,天天跟著我們的腦、身、手、心的財富是永遠用不完。 我曾應邀到日本市中心的朝日新聞紀念館(朝日ニュース記念館)舉行一場以「人心、命運、金錢」為主題的佛學講座。我說:一般人普遍關心前途、命運、金錢,較少重視心靈淨化。其實這三者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心好命就好,命好錢就多,真正的財富在身體的健康、內心的滿足、正確的信仰、包容的心胸、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屬的和諧、靈巧的智慧及發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靈能夠淨化,這些內財自然具備。 佛教認為真正的財富,不是指銀行裡的存款,也不一定指土地、房屋、黃金、白銀,因為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即:水、火、天災,讓你傾家蕩產;強盜土匪,劫奪我們的財富;貪官汙吏以種種的手段侵奪百姓的財產;不孝子孫,浪蕩家財;國家的苛政賦稅,使民不聊生。 人生唯有佛法、信仰、慈悲、發心、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財富提問 問:對於財富,大師曾提過「擁有」和「用有」的觀念,能否簡單說明兩者的不同? 答:人人都想「擁有」,但擁有多少,有何標準?有錢人儘管名下擁有多少高樓、土地、黃金、股票,但日夜畏懼,睡不安穩,比起一個讀書人知足常樂,以天下為己任,心懷眾生,你說誰擁有的多呢? 擁有財物而不用,和「沒有」有什麼差別?擁有財物而不會用,和「無用」有什麼不同? 河水要流動,才能涓涓不絕;空氣要流動,才能生意盎然。吾人之財物既然取之於大眾,必也用之於大眾,才合乎自然之道。一心想要「擁有」,不如提倡「用有」。如愛迪生將發明創造所得的專利用於為眾生謀福,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將企業所有盈餘用於教育文化上,讓社會蒙利,就是「用有」,不是「擁有」。 真正的「用有」不易做到,一旦執著財物是「我」的,用的對象就不廣泛,用的心態就不正確,用的方式也有所偏差。所謂「擁有」,有是有限,有量;如能以「用有」的胸懷、以「用有」的財富,順應人間,讓因緣有、共同有,來取代私有的狹隘;讓惜福有,感恩有,來消除占有的偏執,所謂「擁有,是富者;用有,才是智者。」富而加智,豈不善矣! 問:關於財富,佛教很重視布施、結緣,能否就其意義,為我們再作進一步解釋? 答:布施,看起來是給人,是捨棄了,可是有「捨」就能「得」。布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合法的布施,有了合法的布施,就有合法的所得;如果是不合法的布施,也會有不合法的所得。 什麼是合法的布施?在布施的時候,一定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心存恭敬尊重對方、利益對方,真正要幫助對方,哪怕是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聲招呼,能讓對方產生信心、歡喜,這就是合法的布施。 尤其當今社會講求眾緣和合,群體之間都有相互的關係、緣分存在。你布施,讓別人擁有,自己能感到歡喜,就有功德;一旦你和他結緣,將來他也一定會回報、回饋給你。布施結緣是很奇妙的,你不必望報,不一定要求所得,但它自然會有所得、會有回報。 問:布施看起來都是給人,對自己有什麼利益呢? 答:給人,就如錢財,我給別人,別人也會給我,財錢應該是相互流通的。就如江湖海水,它可以互相流動,錢財也是要流通,不流通就沒有用,錢財用了才能產生大用,才有價值;錢財會用,才是自己的。 如何用錢?這是很深的智慧,最好能讓大眾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般若寶藏,自己便能永遠享有用錢的快樂。就如朋友有「通財之好」,我的錢看起來是給你用,你可能把它用到很有用的地方、很好的地方,這樣彼此都有功德。 我覺得一個人擁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世間上很會用錢的人,就是懂得布施的人。 (摘自星雲大師《僧事百講》、《迷悟之間》) 傳統之說 淨財 清淨之財物。非就財物之淨、不淨而言,係指使用者若遠離貪欲所得之財,即稱為淨財。此語一般多用於指檀越等淨信所布施、喜捨之財。 法財 為「世財」之對稱。即指佛法、教說等。蓋精神之教法能滋潤眾生,為眾生長養慧命之資糧,猶如世間之財寶,故喻稱為法財。《維摩經》佛國品:「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 (摘自《佛光電子大辭典》第四版) 禪∣門∣語∣錄 文/星雲大師 譯者/滿和法師、Doris Koegel-Roth、 Leon Roth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樣比黃金鑽石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佛性,用比較淺顯易懂的字眼表達就是「禪心」;用禪心安頓自己,不管在順逆境界,都能時時自在。 You have a treasure within that is more precious than gold or diamonds. It is your inherent Buddha nature. Therefore, let your Chan mind free you from all your fears. 前一篇文章 驚險登峰 拍360°美景 下一篇文章 【妙眼看世界】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4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5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6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7【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10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情侶逛野生動物園 遇小象討背背憑85年前門票 換大阪世博入場券2登山客發現失落黃金寶藏 價值逾千萬寵物龜走失9個月 離家1.6公里被找回汶川地震廢墟 變千種綠意植物園抱玩偶才願量體重 無尾熊萌翻 作者其他文章艾草可內服外用 有效抗菌淨化空間異國風味素食DIY 【健康睡眠】夢與潛意識意象【穀物分析】全榖需含麩皮、胚芽、胚乳美首位人瑞總統 卡特百歲逝世冬天進補 蔬食養生好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