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昨天開出史上最高壟斷罰單,針對日立、三菱電機等八家日本零部件企業,以及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共開出人民幣十二億三千五百萬元罰單,折合約新台幣六十億元,但日立與不二越因主動配合調查,免除處罰。
反壟斷局表示,自二○○○年一月至二○一○年二月,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為減少競爭、以最有利價格得到汽車製造商訂單,在日本頻繁進行雙邊或多邊會談,互相協商價格。
價格協商涉及中國市場且獲得訂單產品,包括啟動機、交流發電機、節氣閥體、線束等十三種,而經價格協商的零部件用於本田、豐田、日產、鈴木、福特等品牌的二十多種車型;截至去年底,這些訂單仍在供貨。
調查顯示,二○○○年一月至二○一一年六月,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軸承生產企業,在日本組織召開亞洲研究會,並在上海召開出口市場會議,討論亞洲地區與中國市場的軸承漲價方針、漲價時機和幅度。
反壟斷局稱,這八家汽車零部件與四家軸承企業,當事人多次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超過十年,違法情節嚴重,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按上一年的銷售額給予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八的重懲。
大陸國家發改委表示,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人民幣八點三億元,對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處罰四億三百多萬元,合計罰款十二億三千五百多萬元,而日立與不二越因主動配合調查,免除處罰。陸媒報導,大陸反壟斷調查能夠查明事實,關鍵就在策反「汙點證人」。
中國大陸已更頻繁利用已實施六年的反壟斷法,向外國企業施壓,陸發改委昨還表示,將對本次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其他違法線索,繼續深入開展調查;而本月,發改委表示,已查明克萊斯勒、奧迪等車廠存在壟斷行為,將受相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