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六年前,歐巴馬競選總統的選戰打到一半時,種族關係突如其來地趨於緊張。當時他前往費城,哀嘆「長年逃脫不了的種族困境」,說這種根源於痛苦種族史的傷口,會隨時間痊癒。但六年過去了,美國又突然間深陷種族困境,且似乎比以往更難脫困。
密蘇里州九日發生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少年布朗事件後,歐巴馬呼籲冷靜與諒解;但他很難拿捏,自己到底能以美國首位非裔總統身分扮演何種角色,以化解赤裸裸暴露非裔美國人深覺不公的這場危機。
美聯社報導,歐巴馬十八日尋求適切回應密州槍擊案時,似乎發現自己身陷兩難。他是該以總統與最高統帥身分,捍衛政府維護法治的權利,還是得以非裔美人角色,同理心對待指稱手無寸鐵非裔遭殺害,只凸顯警察差別對待的那些非裔美國人。
歐巴馬在白宮發表他至今對布朗案最坦率的看法:「在這個國家的太多社區,居民與執法官員極度不信任彼此。在太多的社區裡,太多年輕的有色人種遠遠落後,只被視為令人懼怕的對象。」
但當歐巴馬哀嘆年輕非裔不成比例的被捕率時,他也意有所指地主張說,那不只是太過熱切警察的錯,警官的工作很困難,必須予以尊敬與尊重。
這是一種得小心翼翼維持的平衡,或許沒有任一方能完全滿意。
二○一三年馬丁案發生時,歐巴馬堅定地說,「遇害的有可能會是我」;但如今談論布朗案時,他卻謹慎地不以自身的非裔經驗,來看待布朗的死。他的態度也不像二○○九年哈佛大學一名非裔教授在家中被捕時,批評警方行為「愚蠢」;這次他把揪錯責任丟給調查人員。
歐巴馬平心靜氣回應布朗案引發的動亂,與他第二任期較願意處理種族議題的作風,同樣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