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過去持國外學歷返回台灣繼續升學,或至大專校院求職,必須經由駐外管處認證才行,十分不利延攬國際人才。教育部昨表示,即日起學歷認證鬆綁,不需要外館認證,簡化攬才流程,有助國內大學推動國際化。
包括陽明大學、交通大學過去都曾向教育部反映,每次為了延攬國際師資,卻因程序繁複,讓國際人才卻步、不願來台工作。比如某位哈佛大學畢業的學者,在美國已經工作十餘年,受邀來台任教,但他必須先找出十餘年前的哈佛畢業證書,再交至台灣的駐外館處認證,確認他的畢業文件與身分,不僅流程繁複,也讓受邀者感到不被尊重。
教育部對此修正「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放寬相關規定。教育部國際司科長王淑娟說,修法後,不須外館認證,可由國內學校直接認定,若認為該學位證書或成績單有可疑之處,再向國外大學確認即可。
至於防弊措施,王淑娟說,若申請人以偽造的文件申請求職或就學,恐有觸法之虞,會有相關法律約束,其已取得的學籍或工作也將被撤銷。
除了簡化認證流程,還放寬修業年限認定,以及放寬專科以上遠距教學認證等。王淑娟說,由於國外的學歷採認非常多元,以前台灣規定學士學位必須要修滿三十二個月、碩士學位要修滿八個月、博士學位要修滿十六個月,但漸漸不符合國外的學制要求,因此辦法修訂後,只要達三分之二以上的法定修業時間就可以被採認,比如博士只要修滿十一個月就可被採認。
至於放寬遠距教學採認,也是因應國際許多大學開始提供跨國修習學分。所以未來專科以上,只要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學分是非遠距教學,在當地的學校實際修習完畢,剩下學分即使是透過遠距教學,在台灣修習完,也可以獲得採認。
王淑娟說,採認辦法的修訂,主要是方便國內大學增聘國際師資,不僅可以延攬外國籍學者或業師,更有利於延攬本國籍但長年在國外工作的人才返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