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總局女工程司許瀞文(下圖中)表現優異,卻在到台20線南橫公路向陽路段現勘時不幸殉職,後來橋梁就以她命名。圖/公路總局
公路總局女工程司許瀞文(下圖中)表現優異,卻在到台20線南橫公路向陽路段現勘時不幸殉職,後來橋梁就以她命名。圖/公路總局
【本報台北訊】民國九十九年六月間,擔任公路總局工程司的許瀞文到台20線南橫公路向陽路段現勘,第一天勘查行程結束時,在路上遭醉漢騎機車從後方追撞,送醫不治。為了紀念她因公殉職,這座位於台20線的橋梁就命名為「懷瀞橋」。
許多省道橋梁或隧道名稱,讓人好奇如何命名,交通部公路總局蒐集相關資料,最近新建置「省道以人名命名橋梁及隧道」網頁,介紹相關工程建設的命名由來。公路總局規畫組長李忠璋表示,不少山區的重要省道,早年由軍方或榮民協助開闢,軍方或退輔會多以抗戰英雄或歷史人物命名,公路總局多數以地名為主,但也會紀念有功或殉職人員,讓他們的事蹟伴隨公路建設流傳下去。
國內橋梁和隧道有上千座,調查發現,省道中以人名命名的橋梁及隧道有二十八座,其中有八座以公路總局人員命名,另有二十座以「歷史人物」命名;例如台9線的「錦文隧道」是紀念修建蘇花公路不幸殉職的段長吳錦文。民國三十九年六月七日,吳錦文為了搶救蘇花公路清水段隧道,勘察時失足墜海因公殉職,墜道以他為名,花蓮縣秀林鄉台9線大清水服務站,還設有紀念碑。
公路總局說,建置「省道以人命名橋梁及隧道資料網頁」花了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還動員各區工程處人員協助拍攝現地橋梁、隧道最新照片。
公路總局在蒐集以公路總局人員命名之橋梁、隧道時,遇到的困難最多;包括:台7線羅裕橋、台20線炳才橋、武雄橋、進涇橋及台9線錦文隧道。
公路總局說,因年代久遠,當時局屬機關如橫貫公路合流工程處,隨著橫貫公路完工後已裁撤,相關人物的照片及資料幾乎無法找到;最後經由公路總局退休同仁的協助,找到遺族家屬提供台20線武雄橋段長陳武雄、進涇橋的蘇進涇段長以及台9線錦文隧道吳錦文段長的照片。
另台20線炳才橋的榮工隊小隊長李炳才,是透過現在的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事室,才找到當年李炳才登記卡上的一張大頭照。
而台7線羅裕工程師的舊照最難找到,因找不到其遺族家屬,但從網路搜尋到公路總局已裁撤的東西橫貫公路工程總處所出版的「事故工程師羅裕紀念冊」,最後上網從國家圖書館藏書搜尋,找到紀念冊後,才終於完成最後一張人物照的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