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哲彥在故鄉北港朝天宮前開設工作坊,展現剪黏古老技法。圖/蔡維斌
【本報北港訊】自詡在屋頂上過了大半生的北港剪黏泥塑大師許哲彥,是國內唯一師承已故的國寶級剪黏大師江清露手藝的藝師;最近受邀進駐北港朝天宮廟前大街,開設工作坊,已近古稀之年的許哲彥現場獻藝,從窯作、塑像到剪黏,靈巧的刀工手藝及精采繽紛的作品,令人嘆為觀止,許多大學生紛紛拜門習藝,為老街增添不少藝術氣息。
從事剪黏藝術超過一甲子的許哲彥,許多知名古剎、老廟的頂脊裝飾都出自他的巧手,他說:「剪黏是美麗廟宇建築的靈魂,台灣寺廟建築最大特色在於屋脊布滿色彩斑斕、繽紛耀眼的花鳥蟲魚的剪黏藝術,是結合窯陶、泥塑與雕塑的獨特工藝」。
「我這一生像是媽祖婆安排的。」回顧六十年的屋頂人生,許哲彥的入行充滿傳奇。他念小學時,很愛到朝天宮屋頂看師傅工作,就被五彩繽紛的燒陶剪黏深深吸引,國小畢業時,工頭問他想不想學,他高興一口答應,從此走進這個彩色世界,而那位工頭就是赫赫有名的江清露。
許哲彥靈活勤學,很快擁有一身好手藝,因是師父唯一的門生,當師父年老後,他才自立門戶,國內麻豆代天府、嘉義城隍廟、北港朝天宮等知名古蹟名剎都有他的作品,很快闖出名號。四、五年前北港朝天宮整修,他重登熟悉的屋脊,尤其能重修先師遺作,更感興奮又親切,老人家的雕工技法及句句叮囑更歷歷猶在。
近年,剪黏漸被俗豔的彩色玻璃與磁磚取代,失去往昔的淡雅拙樸,堅持原汁原味的許哲彥感慨良深,「古作品像好酒愈陳愈香,剪黏象徵廟的氣勢,要能華麗中不失莊嚴,古樸中不失氣派,才是上上之作」。他為傳承剪黏的傳統色彩,不惜到大陸或在鶯歌請專人代燒陶瓷瓦片作為材料。
日興堂糕餅店老板郭獻玉邀他在朝天宮前開館設堂,不僅陳列老師江清露的大作,他親自獻藝傳揚剪黏,廟前大街有了大師進駐,藝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