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葉

彭惠鈴 |2014.07.21
1487觀看次
字級

文/彭惠鈴

我從沒面見過張校長,只是透過錄音檔傾聽他的聲音。

他操著濃重的外省鄉音,八十多歲的他敘述的故事片段零落,聽起來有點吃力,還好,一旁他的女兒的聲音不斷適時補述,才讓故事得以串聯。



他是在「十萬青年十萬軍」國共戰爭時代的浴血青年,十八歲隨著國民政府來台,乘著時代烽火的巨輪,從大陸到台灣,荏苒六十載,他鄉變故鄉。越過台灣海峽的巨浪波濤,在台灣落腳生跟,成家立業。回顧打過的仗,翻越的山嶺,渡過的江海,張校長娓娓道來,言語冷靜理性,情感沉潛。

然而,翻閱他記憶的我卻從冷靜的語言背後,一幕幕構築電影般的畫面,烽火、暴動、流亡、衝突與焦慮,每個片段都令我心驚。這名長者淡定的言詞背後,隱藏著一部史書,他的生命深深烙印著歷史的軌跡。篤信基督教的他,淡淡地引用《聖經》保羅的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4:6)他這生很滿足,滿心感恩。

不過,唯有話及他的老伴時,張校長的聲音,數度哽咽中斷。

校長夫人是位奮學向上的客家女孩,在台灣經濟困頓,教育不普及的五十年代,一位依常理應該在家鄉種田餵豬的客家女孩,從村落小學一路堅持,歷經多場家庭革命,排除萬難的念到台北師專,成為一位當年人人稱羨的小學教師。

和張校長的姻緣也因此埋下伏筆,透過同是教育界的朋友引介兩人相遇,在本省人外省人界線分明的封建年代,兩個人的結合自是一場更大的考驗,但對這位經過數度革命的客家女孩而言,她毫無所懼,她清楚自己要什麼。負荷著背典忘祖的罪名,兩人在台北成立小家庭。

對一位當年隨著「台安號」遠離家鄉的流亡學生而言,在台灣這座陌生的島嶼舉目無親,「成家」這件事有如孤舟找到了停靠的港口,讓他欣喜且感恩。因此張校長對夫人深刻的愛,不只是愛情,也隱含著恩情。他說:「是她讓我在台灣有個家,讓我停止漂泊。」

然而,好景不常,幸福的婚姻維持了近二十年,因為日本腦炎被誤診,延誤療程傷及腦部,校長夫人的腦細胞有如桑葉被啃食,所有的記憶,美好的、苦痛的,都逐漸變得殘破零碎,直到完全失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他看著夫人雙眼無神,莫名尖叫哭號,情緒不穩,行為違常,有如體內錯置了一個陌生的靈魂,那個曾經深愛的靈魂已經不在。因此,有人勸張校長:「送療養院吧。」當時張校長要料理校務,又要照顧五個仍舊在學的孩子,哪來的三頭六臂呢?甚至在一次夫人走失尋回後,連丈母娘也過意不去的暗示說:「送療養院吧,我女兒真是好福氣,有你這樣的好丈夫,但你自己留意看看,若學校有好的女孩,再找一個吧。」

但張校長說:「我原本一無所有,是她讓我有個家,我怎能離棄她?她現在更需要我,愛就是守著她,不離不棄。」一句「不離不棄」,張校長一邊忙公務一邊教養五個孩子,一邊照顧失智的夫人,整整二十五年。如此內外操勞,蠟燭多頭燒,他毫無怨言。只因為,愛。

因為愛,孩子們也學習父親的榜樣,幫母親清理屎尿毫不嫌惡,並且在父親無暇顧及時成為最得力的助手。逆境讓人提早成熟,換得智慧,長大後,五個孩子學業事業有成,學醫、當教師,並且都出國深造。這些也都是夫人對孩子的期望,張校長為夫人一一完成心願,即使在殘破的記憶裡,這些願望早在她腦中散盡,但張校長記得,他記得她的每一個願望,即使桑葉殘破了,愛會彌補殘缺。

這二十五年間,他把夫人照顧得無微不至,連輕微的感冒都很少,對夫人而言,這二十五年的日子近乎有體無魂,記憶與認知只有兩歲孩子的程度。桑葉只見葉梗,葉面都是被啃盡的空洞,這樣的殘葉有什麼用處呢?蟲蟻不親,飛鳥不近。

最近,老公送了我一幅裱框的「葉脈畫」,用的就是殘葉,襯上水墨山水畫,讓山水若隱,在遠處,在記憶的邊界;若現,似乎遙不可及又歷歷在目。原來,對懂藝術的人,殘葉的空洞適巧可讓畫作變得立體,寓意變得深遠。對深情摯愛的人,殘葉不殘,因為愛讓它完整。

夫人往生後這些年,子女陸續成人成家,對父親孝順體貼,幫他把這一生的風雨歷練寫成回憶錄。他在給愛妻的一封信裡說:「未能與你白頭偕老是我的遺憾,是你,讓孤舟得以靠岸,讓離鄉的遊子有家,讓我的生命有延續。捨不得你,期待我們在天堂的那端相逢。」我想,即使在夫人記憶空白二十五年的日子裡,張校長的愛與感恩從沒有空白。

他說今生上蒼給他夠多了,二十多歲來台時,物資缺乏生活困頓,他以為活到四十歲就是有福的;到了四十歲,子女成群家庭美滿,他想如果能活到六十歲就是有福的;如今八十歲的他,兒孫滿堂孝親和樂,他想或許神將給他更多的年歲。



整個聽稿的過程中,我數度感動落淚,我見識到一個長者的典範,他教導我珍惜知足感恩,也給我無私愛的榜樣,並了解無悔的付出才是真愛的證明,才能彌補缺憾,因為,殘葉因愛而更美,因愛的付出而不殘。

我似乎也在為他撰寫傳記的這段日子裡,經歷他近一世紀的生命,也更體會「愛到深處無怨尤」的真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