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死亡是人生的終點,為了讓往生者有尊嚴,葬禮很重要。
許多葬禮美其名「厚待亡者」,其實是取悅生者,有人為了面子、有人為了排場、有人為了鋪張,耗盡家產。陣頭幾里長,墓地以甲計,「五子哭墓」呼天嗆地,「孝女白琴」哭斷肝腸,家人卻無一絲悲悽。
葬禮形式反應風俗厚薄,有錢人買棺木動輒百萬計,一個塔位數十萬。而窮人三五萬就打發,甚至死無葬身之地,要靠熱心人施捨。
婚喪喜慶關係社會風氣,端正風俗靠民間自覺難有效果,需居上位者登高一呼。
集團結婚就有簡化、節約的意涵。一般人都避談喪禮,認為觸人楣頭。但台北縣卻能帶頭作用,繼縣市聯合海葬之後,縣府決定每月二次舉辦聯合奠祭,不但照顧孤苦亡者,也協助貧苦喪家,潛移默化,移風易俗。
萬事起頭難,聯合奠祭要可長可久,需聽取喪家意見,不斷檢討改進,才不會讓政府美意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