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慶瑞
稻畦新苗
節氣「穀雨」的清晨五時許,久旱的高雄天空竟然下起雨來,雨勢不大,但是滴滴答答的雨聲,卻也讓人憶起了那台南家鄉的童年往事,在雨潤大地之後,春耕種稻的遙遠時光……
稻子是季風亞洲相當重要的糧食作物,它性喜溫溼多雨,適合黏質較重的土壤,一般稱之為「水稻」。水稻品種繁多,但是大抵可將之區分為在來米、蓬來米、糯米三大類。然而,無論其品種為何,秧苗的培育,乃是一道必經的過程。
在插秧機尚未發明之前,農人都是自行培育所需秧苗。秧苗的培育,首重優質稻穀的選擇。稻種選定之後,得先用水來回漂洗,藉以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不飽滿稻穀,並以溫水浸泡一天一夜,名之曰「催芽」。而後趁著午後日照較弱的黃昏前時分,把剛萌芽的稻穀,以雙手密密且均勻地撒在預先已整理好的一區區田畦上,覆上一層薄土之後,再以噴水壺灑水溼潤,並以木質抹刀輕輕地將其抹平。
此外,為了避免表土水分的快速蒸發,以及陽光的直接曝晒,而導致剛萌生的秧苗新芽受到灼傷起見,必須在田畦上面,鋪上一層薄薄的稻草。一切就緒後,每天早晚尚得以噴水壺澆水一次,以維持田畦和稻草適當的溼度。
約一星期後,秧苗成長至一、二公分高度時,將所覆蓋的稻草移走,避免影響新生秧苗的成長和光合作用的進行。此時的秧苗呈現黃綠色澤,雖然根部生長已漸趨穩固,但是仍然相當嬌嫩,因此須引入大量的水源,並薄施化學肥料,藉以增益其成長速度和後續發展的潛力。
事實上,水分和養分的提供,對秧苗的成長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些秧苗一直到移植插秧為止,皆得在水分充足的田畦中生長,以免其葉尖受到日晒而變成焦黃。至於養料提供方面,化學肥料的效力較直接、快速,對秧苗的即時性成長助益較大。不過,在施肥之時,應以薄施和均衡分布為宜,以避免肥料分布的不均,造成部分區域肥料過量而導致的傷害,影響秧苗後續的成長。
巧布粉飾,催芽稻穀轉秧苗;薄施心肥,均霑化雨映新機。肥料固然有利於植物成長,但也得出自善心和巧手才行。善心,源之於施肥人的睿智統觀;巧手,來自於布施者的經驗拿捏。過與不及皆非所宜,更不能隨興為之……
綠蔭曲河
這是一條人工運河,有了一個羅曼蒂克的名字。短暫的城市光廊,隨著人群的散去,已成過往雲煙;曾經亮麗的遊艇碼頭,僅剩下孤伶伶的立體標誌。浮光掠影,書寫城市歷史;滄海桑田,見證世間無常。
無論是大河流或是小運河,不管是自然河道或是人工開鑿,這些幸運的城市之河,總會被刻意地與觀光旅遊相結合,比如法國巴黎的塞納河,大陸南京的秦淮河……透過遊艇畫舫的娓娓敘說,兩岸景物的細細鋪陳,總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之中心思遐飛,盡情揮灑無限的思古幽情。
這條運河的中游區域,有著一道弧形的曲線,南側有條主要道路穿過,因此地處河流南岸的河濱公園,自然就形成了一條寬窄不一的狹長區域,猶如天女的綠色彩帶一般綿綿飄逸。無論清晨或黃昏,徜徉在這水波綠蔭之中,對於蟄居都市的人們而言,的確是一種難得的心靈饗宴。
走在河道南側的人行步道,順著前方曲道遠眺,斜坡綠意撲地,雨豆樹高聳插雲,一座涼亭妝點其中。在這水天交錯的倒映中,一道跨虹吊橋橫波而過,此一美景,怎能不讓人傾羨神往?
可惜的是,河流北岸卻是另外一番頗不搭調的荒蕪景象。在一大片低矮、雜亂的建築和破舊廠房中,不僅高大樹木闕如,就連點綴在小路旁的九重葛和豔紫荊,也是在缺乏人為整理之下與雜草伴生。一條短短河流,兩個不同世界,見證了人世間的悲歡與無常,在這幸運與不幸之間,著實發人深省。
每當颱風過境之後,這段充滿綠意的公園區域,就會顯現出一幅凌亂不堪的景象。一些傾斜的樹木,總會在工作人員的斧斤摧殘後,五花大綁地予以扶正;至於那些倒伏和折斷的樹木,則就會在災後快速清理的原則下,遭到鋸除之噩運,僅留下一個個碩大的樹頭,見證昔日的風華而已。
大樹不見了,卻未再行補植,十幾年下來,公園的視野,也就呈現出多處大小不一的林蔭缺口,這些不協調的畫面,則有待心靈予以補足。遠觀朦朧壽山,近品啾啾鳥鳴,在參天雨豆林蔭中,輕拂綿綿綠意,靜觀粼粼波影,細細體會那流水綠意的自然生態之美。
落霞與白鷺齊飛,綠水共長天一色。想像著這條河流兩岸,林影倒映水光天色,綠意凌波人景入畫。我們衷心盼望這個綠蔭曲河的城市美景,有緣於後驛地區出現,能夠在中華路與博愛路之間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