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小郵差」團隊在台中遇到校外教學的小朋友們購買感謝明信片。圖/教育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兩名女大生林禕和王瑜,構想出「投遞溫暖,及時行LOVE」計畫,組成「業餘小郵差」團隊,希望藉由文字傳遞的溫暖,找回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入選「青年署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
有感於科技進步,通訊軟體逐漸取代紙筆,雖然帶來便捷,卻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只能靠著低頭滑手機來表達,於是她們組成「業餘小郵差」,在全台各縣市販售團隊設計的感謝明信片,請路人寫下想說的話,並幫忙寄送。明信片販售所得扣除郵資後,全數捐給世界展望會「助學支持貧童上學路」專案。
在12天的環島公益壯遊行程中,她們前往南投小鎮文創、新竹司馬庫斯、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及台東鐵花村,共賣出了1252張感謝明信片。購買者有賣早餐的阿姨、棒球校隊、外國旅客等,要寄送的對象多是父母或朋友,上頭寫著彼此的回憶和致謝。
林禕說,最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遇到一群校外教學的小朋友們,很熱情的掏出口袋裡僅有的零錢,買下明信片,拿著筆用還沒成熟的字跡,寫下對父母的感謝。
「我們一度被誤認是詐騙!」林禕表示,開始執行計畫後,才發現賣明信片並沒有想像中容易,但她們越挫越勇,也開始尋求有誠信的店家幫忙。完成計畫後,她們更懂得把握將愛與感謝說出口的機會,勇敢接觸不同的人、事、物,「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學習到更多事物。」
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活動,今年共遴選53個青年團隊結合度假打工及公益元素,在全台各地實踐青年壯遊台灣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