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伯加報導】「我們只想證明沒有經驗、沒有土地、沒有資本也可享受務農的樂趣」自稱「穀東管理員」的賴青松,接受記者訪問時,剛從田間返家,他一早出門,日暮才返家,樂在耕作。
日本觀念 引進回國
第一次他在一九九五年赴日,到共同購買的發源地酖日本,觀摩日本有機的「共同購買」,學習日本的合作社怎麼運作,讓理念化為行動、對大眾產生更深層影響。二○○二年他再度揹起行囊,赴日本攻讀環境法的碩士學位。這三年多的日本生活經驗中,他的日語學得很道地,運用自如。二○○四年四月應昔日主婦聯盟時代的農民好友何金富先生之請,舉家回國投入榖東當田間管理員。
成立三年 穀東二百
賴青松表示,組「穀東」是朋友聚會時「集體創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合一,大家有安全的米可吃。「穀東」成立三年,每年都有二百多「穀東」,百分之七十來自大台北,宜蘭本地反而占少數。
由於「穀東」分布各地,重大活動如插秧、除草、收割都會請「穀東」蒞臨,只讓大家享耕耘、收穫的樂趣。每年收成就把稻穀輾成白米,送到「穀」東家中,為維護品質,堅持一年一收。
好土好水 種出好稻
賴青松說,稻米要好吃,好土好水很重要,他們租農地有六甲,本來在東山,現遷員山,都在追逐好山好水,靠近水源,他們經常抽水送驗,證明水質很好,生產的米水準中上。不過好山好水很容易受覬覦,大別墅一棟棟蓋起,值得驚惕,嚴格的規範刻不容緩。
賴青松說,農作朝有機發展是趨勢,也必要,但上市的良米太重商場機制,有太多商業包裝,不如穀東生產稻米純真。對休耕、保證價格收購政策,賴青松說做得不錯,因為不能讓農民血本無歸,否則「一日工半日糧」,收入不如外勞,無人願投入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