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學做事》視公事須如己事

任浩之 |2007.01.08
461觀看次
字級

左宗棠一生戎馬生涯,馳騁南北,盡忠國事。到了晚年,他又被召入京師,在中樞任職。中央是個權力爭奪激烈的地方,尤其是李鴻章對他頗多掣肘,但左宗棠在其位,即盡其責,仍為國事憂勞。

左宗棠入京執掌總理衙門,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當時朝中把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比作北宋重臣司馬光。左宗棠看到日本正企圖效仿西方列強,向中國索要種種特權,非常憤慨,表示不能一味容忍退讓,「此時萬無言退之理」。他要改變總理衙門以往媚事外國的軟弱形象。

 對於左宗棠任職中樞的情況,在翁同龢的日記中有一些記述。翁多年為光緒皇帝的師傅,且躋身清流,自然與左交往甚頻。他們初次見面後,左就給翁留下「豪邁之氣,俯視一切」的印象。左宗棠一改總理衙門對待外國公使必恭必敬的媚態,他召見英使威妥瑪交涉鴉片加稅等事宜,數議於總署,均「談吐有風棱」,使翁同龢感到左宗棠的舉止確在「壯中朝之氣」。

修治河道,是左宗棠的一貫主張。此時他把重點放在興修京畿的永定河上。他在由新疆赴京途經山西、直隸時,目睹永定河失修所帶來的嚴重危害。因此他入樞垣後就倡議治理京畿水利。

 治理永定河屬直隸管轄,左宗棠需與直隸總督李鴻章商量,可是李鴻章只是表面應付,內心並不配合。左宗棠只得調派他的部將王德榜、劉墩、王詩正率各軍抵涿州一帶修治永定河,他還「躬親其役」,蒞涿州工次,勘察金門閘壩,巡視南岸河堤。

 經四個多月的加緊施工,永定河疏通加固堤壩等工程基本完工,被認為是「直隸十餘年為之無成且群疑為不治者」的永定河,經左宗棠的治理,有了較大改觀。

左宗棠對外國的鴉片輸入中國向來深惡痛絕。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威逼下,被迫接受了鴉片貿易「合法化」的事實,也是左宗棠個人的能力所無法解決的。清政府為減少鴉片輸入和白銀外流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於同治七年(一八六八)與英國駐華公使協商,欲將進口鴉片的征稅由舊額增加百分之二十。但十幾年過去了,增稅的問題一直受到外國鴉片販子的阻撓而未能實現。

 左宗棠痛陳鴉片菸毒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他提出以加稅捐的辦法來阻絕鴉片的建議,對於試圖解決積重難返的鴉片流毒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可是,僅憑他一人之力是無法扭轉形勢的,他只能感到痛心和無奈。

 僅管左宗棠在入京輔政期間成績斐然,且有目共睹,但他卻被政敵排斥出中央,調任兩江總督。他不以個人榮辱為意,而是盡力多做實事,在兩江總督任上,為加強海防和投入新的抗法鬥爭而努力拼搏。

左宗棠生活儉樸,家教甚嚴,他要求親屬,「在督署住家,要照住家規模,不要沾染官場習氣、少爺排場,一切簡約為主。」他胸懷坦蕩,人格受人尊敬。

 左宗棠在歷史上是一個剛正、愛國、務實、有魄力的形象,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能做到「視公事如己事」。我們做事情的態度也應該是這樣的:把公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盡心盡力去做,多辦實事,才能把事情辦好。

 有些人不是這樣,他們做事情的出發點不是為公,而是為私。為一己之私,當然要大搞表面工程,當然要勾心鬥角,也當然要拉幫結派。這樣的人多了,事情是不可能辦好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