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唐獎今天公布首屆「漢學獎」得主,由史學大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獲獎,肯定他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在中國歷史、思想、政治及文化上的貢獻。
余英時是享譽海內外的知名漢學、歷史學家,以研究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揚名國際,1950年就讀香港新亞書院,師從國學大師錢穆。25歲被推薦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1974年當選中研院院士,2006年獲得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丁邦新指出,余英時學術生涯60年間,共出版59本著作、400餘篇論文,雖以研究中國傳統為主,但對傳統與近現代中國歷史、思想與文化均有深厚理解與掌握,他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治史宗旨,鼓勵年輕學者以新方法、新角度了解詮釋中國文化,中西學界一致推崇他是21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
丁邦新也提到余英時不曾參與實際政治,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出發點是基於知識分子的社會關懷。但是他關心民主人權運動,不時發表政論文章,更曾公開支持中國民主運動。他與妻子在普林斯頓建立的「中國學社」,也成為許多流亡海外的中國知識分子與學運領袖的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