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錫賢從鳳梨、檳榔轉作可可,還研發巧克力品牌。圖/陳沛佑
【本報屏東訊】7年前,屏東內埔農民賴錫賢開始研究如何種可可,並自學如何將可可做成巧克力,直到去年開始生產後,獲得親朋好友一致好評,今年成立品牌,希望能將土生土長的「屏東巧克力」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其實十幾年前就有人引進可可,但是當時技術不純熟,也不了解如何將可可製作成巧克力,因此台灣的巧克力仍多為進口。」賴錫賢以前是種檳榔、鳳梨,因為想要改種多種作物,才注意到適合在屏東溫暖氣候生長的可可。
賴錫賢指出,可可需要遮蔭,恰好內埔許多地方種植檳榔,在高高的檳榔樹下種植可可,既可以收成檳榔,又可以收成可可,他種了3年才採收到成熟的可可,現在他更想嘗試在可可的下層加種芋頭,多元利用土地。
除了種出可可外,賴錫賢也去向專人學習如何加工製作成可可,賴錫賢表示,在可可變成巧克力的過程中,會產生天然油脂「可可脂」,外國多會將可可脂拿去做其他用途,或是進一步轉賣,但是他的巧克力內全部保留,讓這種「土生土長」的巧克力吃起來更健康。
賴錫賢最近在住家的庭園設了吧台及桌椅,布置成巧克力專門店,以地名取「牛角灣農莊」,展示巧克力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還提供巧克力冷熱飲、巧克力飯等特色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