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我的朋友小周說,世界杯足球賽就像一場集體的心理治療,讓很多人的心靈秩序都改變了。
集體心理治療?我和小周約了在蘭桂坊的酒吧見面,發現大家都在聊世足。我們都叫了青島啤酒,然後小周語帶機鋒地說起自己對世足的觀察。
小周說,這是愈來愈全球化的盛事,估計有四十億人次看這些比賽。儘管不少人要晨昏顛倒地看球,但在這過程中,卻可以消除自己內心世界很多的鬱悶。
消除鬱悶?我說其實很多人平常都不看球,怎麼現在卻變成了大球迷?
小周說,這是一種瀰漫全球的世足氛圍,讓你無所逃於天地。很多人看球,意不在球,而是參與這樣的共同興奮的狀態,借世足的杯酒,澆自己的塊壘。
我說,他們就是那些所謂「突然球迷」,四年一次才看一個月的足球,然後就自己過癮?
小周說,中國大陸說這些人是「偽球迷」,他們就是要在這樣的氛圍中「自high」,但卻可以讓那些刁鑽的球,射進自己的心靈龍門。
心靈龍門?我說這真的有點玄。
小周說,這就是一種集體的心理治療,就是在共同的觀球過程中,大家突然有一個共同的生活目標,一切都有了一個「目的感」,誰輸誰贏,最後都不重要, 而是告別了那種平庸的、無聊的,乃至是痛苦的生活方式。
我說,因此世界杯足球賽是一種「療癒」的過程?
小周說,肯定如此,你看台灣社會平常都不看足球,很多人連球賽規則都搞不清楚,但現在都很流行,其實就是進入所謂「世足現象」——他們改變了平常的生活秩序,到酒吧去,在自己家裡的客廳或是朋友的客廳,共聚一堂,分享那種「社區感」sense of community。
我說,但是有些人不會出門,不會去喧鬧的地方看球。
小周說,這些「突然球迷」也許是自己一個人,很宅男的,躲在自己的電腦中看球,但也同時在網上與熟人或陌生人互動交流。在社交媒體上,這一個月的熱門話題,都是世足。
我說,尤其在網路上,世足的所有賽事都可以看到,不像以前因為版權問題而到處被擋住。宅男球迷可以足不出戶,決算於萬里之外。
小周說,世足還有一種奇特的吸引力。它的賽果永遠難以預測。強隊可以變成弱隊;弱隊可以變成強隊,常常會爆冷門。這些變幻,都成為最佳的話題。
我說,但兩岸三地在這些賽事中,都只是看客而已,中國人僅有一次在世足進入三十二強,亞洲國家日本、南韓、北韓都打進去。這真的是讓老中情何以堪。
小周說,這也是讓老中看球時有一種情感的張力,想到中國足球要如何迎頭趕上,超越前進。
小周繼續說,這當然是有點阿Q, 但今天的世足,都是靠中國人才可以順利進行。甚至可以說,沒有中國人,就沒有世足。
我問道:沒有中國人,就沒有世足?
小周說,今天在世足球場上的所有足球,都是在深圳製造,球衣、旗幟、喇叭和所有與世足有關的商品,八、九成都是來自浙江的義烏——中國的小商品之都,更不要說巴西的地鐵、公共汽車,都是中國製造。如果中國不輸出這些產品,本屆世足就會難產了。
我說,這真的是讓老中的心情好過一點。
小周說,這也是全球中國人的集體心理治療的一部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