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刑事局在官網推出「防詐騙懶人包」,圖文解說詐騙集團如何盜取LINE帳號,假冒好友、快遞業者、電力公司、電信業者或民事賠償訴訟通知單,濫發訊息誘使點選惡意連結,帶領民眾實境模擬流程,一分鐘搞懂歹徒花招,看緊自身荷包。
「您正在申請網上支付103年6月電費共計480元」、「您的快遞簽收通知單」、「用手機打給我一下,新辦的,幫個忙打試試看能通嗎?」近期許多人收到類似簡訊或LINE訊息,內容附上連結網址,誤以為是電力公司、宅配業者或好友傳送,其實皆為詐騙手法,一旦點入就被小額扣款。
警方分析,歹徒用各種名義傳訊,手法換湯不換藥,都是要誘使點連結,連結含惡意程式,將植入手機操作小額付費,被害人收到電信帳單才知受騙,因歹徒說詞花招百出,一陣子就更改「劇本」,讓民眾一頭霧水,難以分辨是否為詐騙。
刑事局針對新興電信詐騙,製作大補帖式的懶人包,輕鬆搞懂如何預防電信詐騙,詳情可上刑事局全球資訊網(www.cib.gov.tw)的「165專區」,詐騙這類連結通常並非「www」開頭,若不慎點入「中毒」,懶人包教學如何恢復原廠設定,報案後要求電信公司取消交易,如有任何疑問可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