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獲頒台北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他以「不求大、先求好」、「解決問題為導向」兩句話致贈畢業生,並勉勵學生走出校園後應對學習保持興趣與好奇心,擁有正確價值觀,勤勞樸實、參與團隊合作,並以技職出身為榮,這些比累積知識更重要。
童子賢一九八○年畢業於台北工專電子科,是台北科技大學前身,後來又就讀電腦通訊研究所,畢業後進入宏碁電腦擔任工程師,二十九歲創立華碩、四十七歲成立華碩子公司和碩,並成為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說,創立華碩二十五年來,看到很多科技公司樓起樓塌,這二、三十年來世界的變化已與他讀書時代不同,資訊工業、網路興盛發展,世界是平的,雖然機會增加,但挑戰困難也同時增加。
除了推動科技產業,童子賢一向關心人文社會,投資創設誠品書店、擔任公視集團董事,並主動關懷家鄉台灣東部生態保育,成為文創產業背後推手。
童子賢說,父親善於寓教於樂,讓他對於學習抱持無懼且充滿興趣,自己從小就喜愛文學、文采洋溢,就讀台北工專時曾當過校刊總編、吹梆笛,也參加古蹟考察研習營,扎下基礎。
第一屆十二年國教上路爭議不斷,其中作文成為比序關鍵項目,引發家長及學生不安,趕緊上補習班惡補作文。童子賢指出,作文要好,從小就要多閱讀,久而久之自然就能寫出順暢的文章。
「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自己偷偷的看《月唐演義》、《三國演義》,國中開始看《史記》,另對唐詩、宋詞也很有興趣。」童子賢傳授自己作文功力養成術。不過,他並不讚成作文是會考比序的關鍵科目,且認為任何一個科目作為關鍵都不對。
童子賢表示,教育的本質是學習,他認為台灣的教育太著重技術面,考試、功課太多,學生花太多時間跟力心在背誦及零點五分或一分的互相競賽上。他強調,面對國際的競爭,多元學習及發展,找出興趣才是關鍵重點,呼籲家長不要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