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農委會漁業署昨天宣布「減少延繩釣漁業意外捕獲海鳥國家行動計畫」,要求在海上作業的延繩釣船裝置避鳥繩、支繩加重及夜間投餌等忌避措施,三項措施至少要做二項,共同保育海鳥。
農委會漁業署長沙志一說,過去延繩釣船只要裝設兩條避鳥繩即算合格,但去年開始,須三種避鳥措施至少裝設二種才合格,否則,當漁船靠岸,將收回漁船執照,禁止違規漁船出港作業一個月以上到一年以下時間。
沙志一說,海鳥出現在高緯度地區,而延繩釣船主要是魚餌掛魚鉤用「釣」的,信天翁等海鳥會去吃,意外被魚鉤勾住溺斃。據統計,漁船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補到約兩千七百至七千隻海鳥,多是信天翁,全世界已有十七種信天翁瀕臨絕種。
沙志一說,透過這樣的保育措施,加上遠洋漁船上配有觀察員,若發現海鳥會先拍照,統計數量,若死亡海鳥也能帶回誤捕的魚嘴,供學術研究調查,一方面減少漁船不慎混獲,也能了解高緯度海鳥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