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商林克穎被英國愛丁堡地方法院宣布必須引渡回台灣服刑,對於中華民國駐外單位有意將海外通緝犯引渡回台是一大鼓勵,尤其是窩藏包括王又曾、黃芳彥、金紀玖、林勤經及劉松藩等多名通緝犯的南加州,能否援引林克穎的例子,1名熟悉內情的人士指出,可能性不是沒有,或高或低。
「新任駐美代表沈呂巡就是當初一手促成林克穎引渡案的關鍵,他上任後,也有意複製當初的英國經驗,不過英國買帳,美國卻不一定。」該人士透露,台灣官方與英國政府在去年簽署「關於林克穎引渡備忘錄」,雖不是正式的引渡條約,也只是針對林克穎個案,但對於未來台灣爭取與美方簽署個案式的引渡備忘錄有幫助,也許王又曾、金紀玖等人也有機會依照類似的模式處理。
過去曾有過在美國的台灣通緝犯被押解回台,但並非透過引渡,而是美方以驅逐出境的方式處理。這名人士說,美方對於這些在美國沒有犯罪紀錄的台灣通緝犯並不積極處理,但相對於部分在台灣的美國通緝犯,同樣在台灣沒有犯罪紀錄,美方卻都緊追不捨,台灣也都配合,一旦立場相反,美方卻常讓台灣碰軟釘子,並不公平。
林克穎的案例讓台灣司法踏出了重大的一步,未來對向美方爭取引渡在美國的台灣通緝犯,也小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