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登堉/嘉義縣大同國小三年二班
清明節這天,我六點就起床。這一天許多人都要到祖先墳前祭拜,獻上鮮花、焚燒紙錢,表示對先人永久的感激和懷念。
掃墓之前,親戚們先到祖厝集合,到齊後我們才出發。到達目的地後,大家立刻展開工作,掃地的掃地、除草的除草,很快的,太祖的墳墓就煥然一新。接著,爸爸分給我們一柱線香,祭拜后土和祖先,還發下五彩的墳頭紙壓在墳頭。
祭拜時,我看見墓旁有一塊石板,上面刻著「后土」。我問爸爸「后土」是什麼意思?爸爸說:「后土是管理土地的神,祂會守護各家的墓園,所以每一座墳塋都有后土的存在。」
祭拜完後,我們焚燒金紙,接著大家一起享用供品,其中有蛋和蝦子。爸爸又說:「蛋和蝦子必須要脫殼才能吃,而脫殼代表出人頭地的意思。」 我才了解這項習俗代表的深遠含意。
這次的掃墓活動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收穫。掃墓不但慎終追遠、緬懷祖先,又能增長知識、擴充視野,清明節真是一個很獨特的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