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有效率的人往往也較懂得適時放鬆、把握放假休閒時間。 圖/陳再興
文/山本憲明 譯/李漢庭
人們偶爾會爭論「上班和下班是不是該清楚畫分」。
最近社會開始流行起「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趨勢,要人們重新檢討兩者的平衡點。
如果要問我的意見,我會說「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這句話聽起來有些不太對勁;因為這代表工作與生活並列,處在同等的地位上。
真正的人生,應該是在一個巨大的「生活」之中包含了「工作」、「興趣」、「家庭」等項目才對。「生活或工作二選一」感覺就是不對勁。
換個話題,我希望各位能思考一下,要如何區分工作與非工作的時間,才能成為「做事俐落的人」?
最理想的狀況或許是瘋狂愛上自己的工作,讓工作和興趣合一,處於「隨時都想工作」的狀態下,就好像整天都在做自己所愛的事情。
但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是如此。如果不是,最好還是明確區分工作和非工作時間,這樣才能更專心,成為「做事俐落的人」。
想成為「做事俐落的人」,最大的關鍵在於能否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要達到這一點,充分休息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你需要「跳脫工作的時間」。這段時間,可以補充工作需要的幹勁與注意力。如果能過這種生活,就能成為「做事俐落的人」。
我有位朋友,一年裡面有半年在夏威夷悠閒度日,另外半年則在日本拚命工作;當他回到日本,不是辦講座就是賣有聲書,賺了很多錢。賺飽之後又回夏威夷去。
當我問他「在夏威夷做些什麼」時,他總是回答「游泳衝浪、遊山玩水」。但一回到日本,就進入工作模式。他們夫妻倆的生活可說自在得不得了。
我曾經問他:「為什麼你一年只在日本六個月,戰績還能這麼輝煌?」
他回答:「因為在夏威夷時,我只是讓腦袋放空,所以一回到日本,便會瞬間焦慮起來,心想非工作不可。我想這分焦慮有正面幫助,讓我工作更加專注,才能得到不錯的成果吧?」
聽起來令人稱羨,但確實有人這樣就能把工作做好。
反過來說,「做事拖拉的人」通常不清楚什麼叫「放假」。
這種人自以為「隨時都能做事」、「時間還很多」,結果做得拖泥帶水;不然就是把工作帶回家,休假也在家工作,卻也沒把事做好。
放假,就是給身體補充工作需要的注意力。該休息時,請大家務必好好休息,否則注意力會下降,工作也不會順利。
請記得:有假就放、工作專心,當個「做事俐落的人」吧。
(摘自《做事俐落的人,做事拖拉的人》, 究竟出版)
作者簡介 山本憲明
稅務士、中小企業診斷士、氣象預報士、山本憲明稅務士事務所代表,H&C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社長。出生於兵庫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經學系,曾任半導體試驗裝置的業務及工程部經理。後來一邊工作,一邊念書,取得稅務士和氣象預報士資格。
二○○五年一月獨立創業,成立山本憲明稅務士事務所。著作包括:《上班前的黃金一小時:早上超效能學習術決定你的競爭力》、《清晨一小時活用法:立即實踐!超有效行動規劃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