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土地房產稅制不正義,中研院賦稅改革報告對解決高房價問題建議,房地產持有及交易之資本利得,應以實價課稅,若能將房屋與土地合一,做為稅基,不但稅基擴大,也更符合公平;報告並建議縮短房屋評定現值調整期限,比照公告現值,由三年改為一年一次。
這份報告並建議開徵空地稅,提高投資客炒作成本,釋出空屋與空地給真正需要的人。並建議對外籍人士購置房地產,參考香港及新加坡模式,課徵額外交易稅,遏止外資炒作房地產。
由於房地合一涉及憲法及諸多法令修正,相當耗時,報告建議短期可將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及房屋評定現值,盡可能以接近市價課徵,並將自用及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率採差別稅率。
報告指出,台灣不動產存在房價所得比太高、供需失調、持有成本偏低、資本利得偏高但稅偏低等問題,建議政府長期應將土地與房屋合併課稅,短期則採實價課稅,將房屋評定現值、公告現值、公告地價等接近市價,降低自用住宅稅率,拉高非自用住宅稅率。
報告書指出,雖然各地方政府近年調高房屋評定現值、公告現值等,但與市價仍有極大差距,由於政府過去僅掌握售屋者售價,缺乏買進成本,只能以偏低的房屋評定現值等作為課稅稅基,售屋利益遭嚴重低估。
此外,房屋稅由各地方政府訂定,但地方討好民眾,非自用住宅稅率低;在稅基偏離、稅率偏低下,炒作成本低。又有贈與稅與遺產稅避稅空間,使得持有不動產租稅負擔嚴重偏低,導致房地產價格惡性上漲。
報告引用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今年一月發表的二○一四「國際房價能力負擔調查」,指香港房價所得比為十四點九倍居第一名,但我營建署公布的最新資料,台北市所得比竟達十五倍,名列全球第一;去年前三季台灣整體房價所得比八點八倍,則已逼近已開發國家兩倍之多,值得政府單位警惕。
財部:研擬中長期改革
財政部表示,財政部所提「財政健全方案」,初步已通過所得稅和營業稅的部分,目前正從事中長期稅制的研擬改革中,所以會聆聽各方意見,持續研究,才能提出分析。
財政部強調,為讓政府推行各項政策有適足財源,財政部將會多方籌措財源以支應施政需要,至於稅制改革的影響既廣且深,須審慎評估,妥為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