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在哪裡? 拎著手提包走來

林洛瀅 |2014.06.03
3279觀看次
字級
作品〈千年不捨的包袱〉一改佛菩薩手持蓮花風格,而是手持現在女性最愛的手提包,強調人人都是菩薩。圖/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王卉娟於專題講座「從繪畫看六度波羅蜜」,分享創作心得。 圖/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菩薩在哪裡?」王卉娟創作國際巡迴展,首站自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展出,前天舉行開幕茶會暨專題演講「從繪畫看六度波羅蜜」。王卉娟述及創作靈感來自生活體悟,六十六件作品以六度波羅蜜為精神主軸,繪畫技巧突破一般佛畫的構圖方式,從畫作中不斷自我探索,希望在過程中找到生命的智慧與答案。展覽至七月十三日,未來將陸續前往四個國家、六個城市巡展。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有法法師表示,長期旅居澳洲墨爾本的畫家王卉娟主修建築領域,「菩薩在哪裡?」系列作品體現她從生活的觀察與體悟中,努力追尋菩薩的蹤影,如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撰寫的詩作「佛陀,你在哪裡?」大師用生命反覆追尋、回想,最終體悟佛在心中,勉勵大眾理解佛菩薩在每個人的心中,對人要心存恭敬。

王卉娟從小跟隨家人茹素,約十七、八歲開始學佛。她學習中國古代壁畫,作畫過程深受中國古代藝術品影響,所展出的六十六件作品,運用彩墨、鉛筆、蠟筆、報紙、木板等素材,將三十多年學佛並實踐六度波羅蜜的心得,以描繪、木雕、拼貼等方式,在宣紙上呈現菩薩與國劇臉譜。

王卉君的畫作蘊藏豐富故事性,最為特別的是,每次王卉娟辦展的第一幅作品,幾乎都是「如是我聞」。她說,取字面涵意,代表她想傳遞出學佛至今,對於佛法的認識與體悟。尤其作品〈千年不捨的包袱〉,一改佛菩薩手持蓮花風格,而是手持現在女性最愛的手提包,強調人人都是菩薩。看著一千多年前的敦煌莫高窟,時光流轉到現代,手提包象徵心中捨不得放下的包袱。

另一幅作品〈萬法本閒人自鬧〉,構圖中有一尊菩薩手持一條繩子,觀照周圍環繞的十三匹馬。王卉娟說,最先完成菩薩像,將畫掛在牆壁反覆思考,十三匹馬代表「心猿意馬」。要蒐集馬的相關資料來描繪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最困難的是,以馬表現人的內心念念相續,永不間斷。

後來,王卉娟拿著一支剛買不久的筆,以四個多小時的時間,將十三匹馬以一條線一氣呵成。她說,畫完周圍十三匹馬,尤其中間馬匹右前腳,馬蹄顏色較淡,正是最後一滴筆墨之處。

「看見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反映,才是看畫最重要的意義。」王卉娟表示,她喜歡用畫表達想法,認為每個人都是菩薩。雖然是畫佛菩薩,卻如同畫每一個眾生,從畫作裡不斷地與內心對話。她建議觀眾先看畫,再看解說,透過眼識,看見自己的內心的最深處才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