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左)與其子李時雍對談。圖/人間社記者葉月琴
【人間社記者葉月琴中壢報導】在佛光引路下,一場文壇難得的父子對話,日前在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二館展開,央大三慧、覺聲佛學社師生,以及遠從雙北市特地前來的行者,約百人齊聚一堂,聆聽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和《人間福報》副刊主編李時雍倆父子,分享佛光因緣。
「我的同修楊錦郁,是促成我們一家『佛光因緣』的核心人物。」一九九三年,李瑞騰擔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時,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支持下,於中央大學舉辦「文學與佛學關係」研討會,那是他與佛光山首次合作。直到二○○○年四月一日,《人間福報》創刊,楊錦郁奉派訪問一心辦報的星雲大師,寫下〈法水自在流〉專文;爾後應邀擔任《人間福報》藝文組主任,與諸法師結善緣,才真正「走入」佛光山,進而影響先生、小孩,一起學佛、行佛。
緣起撰寫專欄
李教授表示,他為《福報》副刊所寫的第一個專欄〈疼惜篇〉,以自傳體散文寫自己的生命史,得文近七十篇,結集出版《有風就要停》一書;後規畫寫作班,並義務擔任班主任;舉辦星雲大師與中研院院士曾志朗「人生是一部大書」對談,是教授舉辦無數次活動中最難忘的一場;近年來,積極協助星雲大師公益信託基金,舉辦數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小時候,我常跟弟弟去找福報的師父。」時雍、時雋兄弟受媽媽影響,從小親近道場。二○○四年,李時雍參加佛光山遊學團至美國西來大學,並擔任隨團記者;二○○五年,李瑞騰與李時雍父子透過《福報》專欄「父子兩地書」展開長達一年的對話。二○一一年,時雍到《福報》擔任副刊編輯、為家庭電影院版撰稿。「小兒子時雋也自二○○九年,就讀台北大學期間,每年應邀參加佛光山金光明寺供佛齋天,擔任侍席。」李教授言語中盡是身為父親的滿足。
李教授說,家中的佛光因緣,從專訪大師開始,「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也都發表於《福報》,時雍擔任副刊主編,錦郁為副刊寫〈好時光〉專欄,一年後,我的專欄〈文壇行走〉接手,《福報》對我們全家而言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