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決定,十二年國教將公布不含志願序的分區免試超額比序積分人數表,北北基和高雄區家長卻爭要教育部公布五科三等第、四標示及作文的總成績組距。
經過三個多小時馬拉松會議,教育部只好讓步,同意北北基、高雄兩區可本權責,自行公布更詳細資訊。結果十二年國教第一年上路,就出現「一國兩制」。
教育部次長林淑貞說,教育部非常不認同北北基和高雄區的做法,這已背離了十二年國教的理念,不僅增加學生競爭壓力,更讓輔導老師無所適從,「難道以後他們要教小孩看會考成績填志願?」
林次長的說法,反映出教育部當權派的「教改理念」。
一九九四年「教改」啟動,教改派喊出諸如「廣設高中大學,打倒升學主義,消滅明星高中」等「民粹式口號」,台灣的教育便被同一批人把持,他們把學生當作白老鼠,不斷挖空心思,推出一個又一個的教改方案。
結果台灣的教育體制,變成一座不做「品管」的工廠,台灣的教育品質也出現江河日下的危機。
教改啟動之初,《教改諮議報告書》有一項極為理性的建議:「成立國家教育研究院」,對任何教育政策,先作深入研究,再付諸實施。
令人遺憾的是:「教改派」人士把這項建議置諸腦後。時至今日,「國家教育研究院」雖然運作,但在「民粹式教改派」把持下,對當前最迫切的教育議題,仍避而不談。
台灣教育體制面臨土崩瓦解,教改派依舊老神在在,不顧北北基、高雄兩區家長極力反對,堅持推動他們的教改計畫。
十二年國教演變成「一國兩制」,將使台灣的教育展開一場真正的實驗。
我建議:北北基、高雄兩區的家長團結起來,督促市政府,拒絕「民粹式教改派」的綁架,全力推動「追求品質」的教育理想,將來大家可仔細比較:到底那一種教育體制可培養出真正人才?
黃光國(台北市/台大心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