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作為東南亞經濟中心的泰國,過去幾年政治局勢持續不穩,泰國自從一九三二年起,推翻絕對君主制度以來,泰國軍方已發動十一次軍事政變。
泰軍於二○○六年發動的政變,推翻涉嫌貪汙和濫權的時任總理塔信,迫使他下台後流亡海外,泰軍當年指控塔信不尊重世界目前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泰皇蒲美蓬;而今次泰軍頒布的戒嚴令,須泰皇御令才可解禁,可見泰皇在泰國政壇仍舉足輕重。
分析指,泰國政壇由代表中產階級的「黃衫軍」、代表草根階層的「紅衫軍」,及泰軍和泰皇三大勢力組成,其中泰皇充當調停和化解危機的角色,因此泰國每次爆發遊行,輿論都紛紛報導泰皇的一舉一動尋求答案。
不過近年泰皇健康變差,鮮少參與政事,即使本月初出席加冕六十四周年慶,亦沒有按傳統慣例發表講話,令不少人感失望。
蒲美蓬去年離開住了四年的醫院,遷往曼谷以南的華欣「忘憂宮」休養後,輿論普遍認為泰皇默許反政府示威者繼續集會;而塔信的妹妹、前看守總理盈拉去年備受下台壓力,亦趁十二月飛往華欣為泰皇賀壽,被外界指要向泰國尋求解困的金鑰匙。
至於軍方今次突然宣布全國戒嚴,事前又未知會看守政府,外界擔心軍方是否密謀另一次政變,亦期待泰皇會否就泰國今次的動盪局勢,出手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