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王爺信仰 砸千萬護王船技術

林洛瀅 |2014.05.16
1958觀看次
字級
「東港迎王爺平安祭典」七角頭(聚落)神轎前有七支涼傘;神轎班成員手持涼傘,腳踩七星步,展現傳統藝陣。 圖/記者林洛瀅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統計,民國一○二年,國內有一千六百二十七間王爺廟;隨著都市發展與民俗技藝人才斷層,文化部投入一千萬元,啟動「台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三年守護計畫」,與台南市南鯤鯓代天府、西港慶安宮、屏東縣東港東隆宮等國家指定重要民俗保存團體合作,讓專屬王爺信仰的王船木造與糊紙技術、民俗藝陣,永續傳承。

王爺信仰中,有台灣第一大香之稱的「西港刈香」,與遵照古法贏得「王船的故鄉」美譽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以及全台進香規模最大的「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皆為文化部指定的十四項重要民俗與縣市登錄文化資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粘振裕表示,王爺信仰的核心價值包括:陣頭、紙糊神祇與王船技術,若失傳,信仰恐受影響;此計畫著重保存陣頭與技術。

台中教育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林茂賢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早期氣候高溫,易流傳瘟疫,而盛行王爺信仰,因此有燒王船儀式。現今社會轉變,祭祀王爺的觀念,從瘟神信仰轉為祈求平安,成為地方守護神。

林茂賢說,各家王爺廟宇做王船的型態不一,從選材、建造、彩繪與細部裝修需一年多。目前位於都會區的王爺廟,幾乎無廟埕,加上祭祀場地受限,儀軌簡化,尤其專業技術非一般造船工人可勝任,加上社會講求環保,各種因素間接影響王船製造技術被迫瀕臨失傳。

近年,造船師傅迅速凋零,僅剩四、五十人,平均年齡七十歲;在澎湖,能獨力製作王船的匠師僅剩三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