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了沾喜氣,過去不少準媽媽,都會刻意挑選元旦、國慶日等慶典,生個「元旦寶寶」或「國慶寶寶」,不過隨著自然生產觀念普遍,加上生育率下降,且「愈來愈多人到大陸去生」,近年來這種熱潮已不再,跨年夜迄今,各大醫院都只有零星的新生兒出生,醫師呼籲年輕人要努力「做人」,再創「生」機。
以台安醫院為例,直到早上四時許,才有第一名寶寶誕生,也並非刻意看時辰、剖腹產。台安醫院值班護理長鄭舒雯表示,相較以往,跨年夜裡,幾乎每一個小時就有一個元旦寶寶出生的盛況,孕婦刻意挑特定日子生產的效應已經愈來愈少。
鄭舒雯說,過去受傳統習俗影響,為了挑個好日子,未足月就要求剖腹產的現象,已不復見;尤其在自然生產觀念普遍下,不少父母都覺得自然產就好,除非是有特殊疾病,否則很少會要求剖腹產。
台灣生育率下降,家庭子女人數少,也是影響節慶寶寶愈來愈少的一大主因。鄭舒雯指出,其實父母親最重視的就是新生兒的健康與否,加上「日日都是好日」的新觀念,現在即使有孕婦想挑良辰吉時剖腹,最後也多會聽從醫師的建議,打消念頭。
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徐振傑及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周輝政也一致認為,少子化雖是趨勢,但政經情勢惡化卻讓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不過,周輝政強調,大陸因素也不容忽視。近年來跨海到大陸發展的台商愈來愈多,他們多正值生育高峰的青壯年,少了這群為數不少的「生產」大軍,台灣的生育率可想而知。
桃園敏盛醫院婦產科主任陳保仁觀察發現,早期台商大都隻身前往大陸發展,而將另一半留在台灣,對生育率影響不大。最近幾年來,台商包二奶事件頻傳,在台配偶擔心淪為「外婆」,紛紛跨海會合,更讓台灣原本就下滑的生育率往下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