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子
〈別石塔〉:「石塔來別居士,居士云:『經過草草,恨不一見石塔。』塔起立云:『遮個是磚浮圖耶?』居士云:『有縫。』塔云:『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坡首肯之。 」
這是宋朝文學大家蘇東坡的 一篇甚具禪宗機鋒之妙的短文。
本篇一作〈記石塔長老答問〉,文中「塔」指石塔長老,人也。東坡居士欲離去,長老反來道別,足見佛者博大胸襟。
一般世俗之見,磚塔不如石塔渾然一體、堅久耐用。而在石塔長老看來,磚塔更為可貴,因為有縫,才能給螻蟻生存空間,才得以安身;而東坡居士「首肯之」三字,說明了他從石塔語中感悟到了一個全新的人生哲理──要擁有一顆多「縫」的心。
文中分明寫是來送別「人」,而標題則曰「別石塔」,當有意味。是向「石塔」所代表的頑固、執著告別,骨子裡多一些寬容和達觀吧!
有一次晚宴,服務生托著茶盤收殘茶,一個白衣婦女一抬手,茶水濺溼了鄰座藍衣婦女的衣袖。白衣婦女開腔了:「服務素質真差勁!」藍衣婦女更行,指桑罵槐,白衣婦女很自然地避開,矛頭直指服務生,全場肅靜,經理到場,硬把服務生逼哭了。兩個貴太太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容不下一件芝麻大的事,也容不下一個初出茅廬的農村孩子。
報上看過一則故事:黑人計程車司機戴了一對白人母子,小孩在車上問媽媽為什麼司機伯伯皮膚這麼黑?媽媽說:「上帝要讓世界像五顏六色的花朵一樣繽紛……」孩子恍然大悟,說:「感謝司機叔叔,您讓這世界多采多姿,我要為您祈禱。」
到了目的地,司機堅持不收車錢:「夫人,謝謝您!您的一席話,讓我的人生充滿光明和希望,不再晦暗。」
磚塔有許多縫隙,沒有石塔那樣壯觀,但它能容下像螻蟻一樣的小生命。
問君願為石塔,還是磚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