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莘綜合外電報導】「僧人很慈悲,態度好,也很用心,醫藥費很便宜。」札什倫布寺附設西藏最大佛門醫院,成立六十年,是以「藏醫特色為主,並結合西醫」的診療方式,每天診治近二百位病患,每年就診的農牧患者超過六萬人,頗獲好評。
札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須彌」。位於日喀則尼色日山的南側,始建於西元一四四七年,是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寺院,歷代班禪活佛駐錫地。一九五四年,十世班禪倡議成立醫院,當時服務對象主要為僧人。二○○三年,中國大陸上海第二批援藏投資七十多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三百三十萬元)擴建。目前有十八名醫師,身穿絳紅色袈裟,再披上白大褂,在此行醫濟世。
醫院院長扎西桑珠表示,每天上午診治病患,下午生產藏藥;醫院按照傳統製法,生產上百種藏藥。患者除了僧人,還有當地農牧民眾,甚至有遊客慕名就診與買藥。
醫院牆上貼著繪有藏醫傳統診斷方法的唐卡(卷軸畫),即《四部醫典》中的「樹喻」;樹葉呈現藍、黃、綠,代表不同病症顏色。藏醫學認為,三色分別代表三個元素「隆、赤巴、培根」,意為氣、膽、痰或風、火、黏液,是構成人體與生命活動的物質及其能量基礎,也是疾病根由。這種「樹喻」是藏醫特色,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
扎西桑珠強調,院內醫師傳承藏醫精髓,謹遵十世班禪大師教誨,「慈悲向善,利樂眾生」,為病患排憂解難,對養老院、孤兒院、貧困家庭患者減免收費。而醫師的醫術與耐心,也贏得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