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昨天發表元旦文告,今年是陳總統最後的一年任期,身為領導者,必須在文告中告訴人民這一年要做什麼?雖然如預期,陳總統用了很大的篇幅談「台灣主體意識」,但其中有些地方有反省的味道,未來一年台灣要好,陳總統與國人都要身體力行。
陳總統明白指出過去六年多,台灣社會始終瀰漫著一股緊張與對立的氣氛,導致政府持續的空轉與內耗。
這確實是台灣當前最大的窘境,但陳總統歸因於「政黨輪替」後,朝野政黨角色易位的不適應,及現行憲政體制的殘缺不全,並反映出台灣在面對全球化挑戰時所累積的矛盾與衝突。
這是見樹不見林,歸責於憲政體制是藉口,真正原因在於高度的民粹形成反智效應,政治人物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及政黨利益,將國家與人民利益放置一旁,簡單的說,就是「私心太重」,去私心才是新年第一的政治功課。
所以,深深的期盼陳總統信守昨天提出的諾言:「積極超越族群、黨派與政治利益的藩籬。」今年有立法委員選舉,陳總統的這段話,將是全民檢視的標準。
陳總統要期許今年能「少一點政治、多一些民生;少一點口水、多一分團結」。台灣這六年,政治太多、民生太少,口水太多、團結太少;平心而論,陳總統難辭其咎,新年的這個諾言,請總統戮力從事,才是台灣之福。
新年新氣象,最適合反省,讓全民安靜下來,深刻的、謙卑的、誠實的、清醒的反省,台灣法治的經脈已傷,反省是唯一療傷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