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獅圖錄】 中華獅文化的源流發展─神獸傳說 文與圖/陳磅礡 |2014.05.02 語音朗讀 19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胡人戲獅石雕民間廟祠多供奉虎爺,與獅子相較,老虎和民間信仰關聯更加緊密。古代有門上掛虎頭避邪習俗,今多改換為獅頭。貔貅常做為招財的飾物。 舊時嬰兒鞋帽等多飾小老虎,寓含孩兒如虎生氣勃勃之願望。 中華獅子的名稱 獅子為中土本無的舶來品,因此在命名上取外邦的發音演譯而來。如梵語獅子稱「Simha」,故譯音為「師」,後因「師子」為獸類,遂在「師」字加上「犬」字旁,而成為了「獅」。 此後在歷代文人的穿鑿附會下,獅子並有狻猊、虓等別稱,甚至經常與辟邪、扶拔、白澤等異獸混為一談。 獅子與中華自然崇拜 人類最早的宗教信仰為自然崇拜,舉凡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乃至一鳥一獸、一草一木,皆被視為神靈。而動物無論在力量或技能上,皆有人類無法達致的境界,深受人們崇信,甚至被視作祖先而發展出圖騰崇拜。 獅子東傳後,因其猛健的形象,加上馴獅、舞獅的表演推廣,很快就融入了中國擬獸戲舞的行列,承襲古代儺戲的巫術祛崇意涵,此外還繼承混融了麒麟、天祿、辟邪、獬豸、老虎等造型,乃至驅邪納福的寓意,逐漸演變為中國最有容乃大的文化動物。 獅顯虎隱 老虎是中國本土最強的肉食動物,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之一,在人們心中牠既威武勇猛,卻也殘暴多害。因此在被視為更強大祥瑞的獅子傳入後,地位多被獅子所替代。 但另一方面,因具有強烈的禁忌,老虎反而和民間信仰關聯更加的緊密,如祠廟中多供奉有虎爺,民間並多有以「虎」為題的辟邪儀式或行為。因此在民間文化中,光鮮亮麗、吉祥喜瑞的獅子,與威嚴駭怖的老虎,兩者經常截長補短,互為表裡,有著既分工又合作的影響及作用,從而反映獅、虎文化間的微妙關聯。 中華石獅藝術的先聲 中國不產獅子,獅子要常駐於古代中國,必須以藝術的形式流傳。歷代為獅子立言立像的文人、匠師,除參考虎、豹等中土既有猛獸的造型外,更添附了許多想像色彩。 對於外在事物的藝術詮釋,中國人喜歡以詩情、以心眼來呈顯;故打從一開始,中華獅子的造型即不過分注重外表的寫實與肖似,反而更趨近人們心靈中投射出來的理想面貌,人們接受了西方真獅威猛的名聲,卻也拋開了其獸性野蠻的一面,而更近乎神性。 如南朝的陵墓石獸,有的學者主張帝王陵寢為「麒麟」,諸王墓為「辟邪」;有的則主張帝王陵寢前石獸為「天祿」及「辟邪」,諸王墓為「獅子」。 但總體來說,其造型以獅、虎等猛獸為主,或攙混龍、鹿等造型特徵。這些石獸因應用於墓葬,因此充滿著神瑞的想像與魔幻氣息,以反映對生命的永恆追索。 舉凡頭頂生角、體幹飾以雲紋等,都是象徵其神力法源,而臂膊增添的羽翼,更是乘載墓主引入升仙之境的重要依據。這些特徵雖隨著時代演變不再那麼鮮明,但在今日許多的獅子圖像與器物當中,仍經常可見這些元素不斷被運用著。 ( 貓頭鷹出版) 前一篇文章 【網路笑話】 思維差異 下一篇文章 【坐忘茶寮】 溫柔鄉不溫柔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